7、牛根生与郑俊怀:命运分野
当年在伊利,负责战略指挥的是郑俊怀,作为二把手的牛根生扮演着实战家的角色。随着牛根生屡建战功,在员工中的威信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了对郑俊怀功高盖主的局面。
郑俊怀的战略思想是稳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却是大胆挺进。郑俊怀担心,如果按照牛根生的思路发展,自己就会对伊利失控,这是他绝对不允许发生的。1998年,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最近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
牛根生找到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传递出的陌生和不信任。
最后牛根生不明不白地以“外出学习”的名义离开了伊利。后来创办蒙牛,从伊利跑过去几百名员工。
郑、牛两人的命运走上了不同方向。2004年6月,郑俊怀因曲线MBO被举报“侵吞国有资产”,郑有口难辩。在法庭之上,郑俊怀称:“所为一切均是为了解决管理层持股的来源问题,至今不明白我的行为已经犯法。”
2004年6月10日,就在郑俊怀被举报的同一个月,蒙牛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共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牛根生以1.35亿美元的身价进入当年度《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榜”。
8、陈可辛:遗憾至今的合伙生意
《中国合伙人》导演陈可辛也曾有合伙失败的经理。1990年代初,陈可辛和曾志伟等五个人做UFO电影公司。
陈可辛说,最初因为每一个人单独的实力不够,想要在电影圈里面有话语权我们就要集结一班人一起做。当然中间也有一大堆问题,那些关于电影的问题更尖锐,更明显。
在利益分配上,曾志伟是老大,虽然他不干活,但因为他是精神领袖,他有话语权,利益分配一定是他拿大头。电影就由陈可辛等几个年轻人拍,赚了钱就平分,因为不平分摆不平。但是慢慢的,赚了钱平分的方式就开始不平衡了。
陈可辛说,当时UFO这个大范围的合伙矛盾里面,其实还有一个更小范围合伙矛盾是陈可辛跟李志毅,UFO头两部卖座的戏都是陈可辛和他联合导演的,联合导演赚钱了怎么分?这里的利益分配就会有矛盾。
经历过UFO之后,陈可辛后来跟另外2个朋友合伙,一开始就讲清楚三个人怎么分,但结果还是散了。直到他最后的公司,陈可辛把合伙方的股份用钱买回来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