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中国激光业将超过日本
去年,武汉激光产业可谓利好不断,武汉东湖高新区拟设10亿元激光产业基金,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筹建正式拉开序幕,作为国家激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国内激光龙头企业华工激光却缺席了。
日前,华工科技常务副总裁闵大勇坦陈当时缺席的情由,华工激光已经过了花钱买地盖房子的阶段(当然也不可看轻其他公司有这种需求),更希望投钱从技术层面抱团并购。3年内必将并购海外公司,全面进军国际市场。
激光产业应百花齐放
6年前,武汉最大的三家激光企业——华工科技、楚天激光、团结激光欲“合三为一”,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激光企业航母。盛况却陡然生变,楚天激光于当年底打了退堂鼓,华工科技与团结激光也于2011年“分手”。华工激光已无意并购重组,而是苦练内功,埋头加速技术融合与内部调整。高端人才闫大鹏,紫外激光器专家徐进林先后加盟,终结了中国在高端紫外激光器领域研究了近三十年、无法产业化的问题。
如今回望那次并购,我个人觉得,主要是因为技术融合不够,企业整合未达到预期。我更倾向于激光业百花齐放,不要为了扩大规模或占有市场而并购重组,否则事与愿违。
以钢铁业为例,钢铁规模大,但存在同质化、产能过剩、竞争无序三种情况,导致国家竞争层面的损失很大。今年1月,工信部就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布指导意见,提出钢铁行业到2015年,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将达到60%左右。毫无疑问,钢铁产业的整合重组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激光产品并不是固化的,激光产业虽有同质化因素,但不能笼统地说整合,更不要硬性地兼并重组。如果硬性地将同质化的东西整合到一块,不利于新技术发展。而且,激光业不存在过剩问题,目前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因此,有实力的企业从战略布局、完善产业链、打造核心竞争力(技术融合)角度并购重组,倒是不错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有了技术做支撑,所有新的市场开拓都是基于不断发现新的应用领域,激光产业也不例外。一个七八人的激光公司,可以专注一个新领域,规模即便做不大,也可以做专做强。就我所知的欧美一些顶尖激光公司就是这样的。
目前,华工激光从上游激光器到下游激光先进精密微细加工装备、大功率数控激光加工系统、激光再制造系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后将重点发展到快速提高以应用为基础的集成能力,在汽车、高端装备等应用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并延伸产业链。
那么,激光产业还有哪些新的应用领域与增长潜力呢?国航空、海洋装备等都有激光技术的高端应用,特别是飞机制造的零部件,大约有70%应用了激光技术,但是在飞机制造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还未找到成熟稳定的应用方向,更未大规模大批量生产。
从国防防御的角度来说,激光武器的研究与应用也亟待加强。过去,巡洋舰、航母等通过反导系统拦截来袭导弹,如果存量武器用完了怎么办呢?激光武器以光速精准盯住来袭目标,目标是跑不掉的,只要激光燃料充分,不用担心“火药”不够。
得益于过去几年的技术融合与应用开发,华工激光在船舶激光切割焊接技术试验,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将来或可研制激光钻井代替传统钻井,服务于石油钻井平台的应用。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