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观察→新闻
    


深度解析“棱镜门”里的“商业利益”


cye.com.cn 时间:2013-6-23 8:24:11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 我来说两句

被曝光的“棱镜门”

  中国《管子》里有句话叫“墙有耳,伏寇在侧”,古训也告诫人们要瞻前顾后、凡事小心,免得祸从口出、惹事生非。然而在这个社交网络和大数据齐头并进的时代,对互联网企业而言,似乎都已忘记了。

  随着美政府“棱镜”监控项目的曝光,包括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等上千家公司遭到参与间谍行为的指控,这些公司涉嫌向美国国家安全局开放其服务器,使政府能轻而易举地监控全球上百万网民的邮件、即时通话及存取的数据。

  棱镜计划的曝光却让这几家公司陷入了尴尬境地。这些公司都被冠上情报机构“爪牙”和“士前卒”的帽子,但它们都在极力否认这一罪名。

慌了的IT巨头们

  曝光了美国政府“棱镜”计划的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被香港人视为“英雄”,但让美国政府有点难堪。而风波同样在经济层面构成不小的杀伤力,让商人们感受到了危机。

  被直接点名的几大IT公司———苹果、Facebook、微软、谷歌、雅虎、YouTube、Skype、AOL和PalTalk———已纷纷展开公关攻势;此前一直左右逢源、闷声大发财的全球情报外包公司博思艾伦顿时在美国国内和海外市场两头受压;美国的智慧产品出口复兴计划,以及欧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也必将受到“棱镜门”的影响。


  据彭博社最新消息称,上千家科技、金融以及制造业公司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来往密切,他们自愿向美国政府提供高度机密的信息,从而获得安全局相关机密情报作为回报。

  美国政府收集这些看似无害的信息,不仅用于国家防卫,有时也会作为入侵他国电脑的辅助武器。这些项目参与者之多,范围之广,远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Snowden)揭露的“棱镜”计划。

  而首先感受到这种经济层面冲击的,自然是9家被爆料者直接点名的美国IT公司:苹果、Facebook、微软、谷歌、雅虎、YouTube、Skype、AOL和PalTalk。除了名气不大的PalTalk,另外8家IT公司都是具有全球市场和商业利益的巨头,而IT行业最大的利益扩张点,正是这种跨越国界的互通性,其取信于海外市场和客户的关键,则是市场、客户对企业的信赖,这种信赖的基础,又是对企业保障客户基本信息、隐私和数据库安全的信赖。

  正因了解了这一点,以往美国(或任何一国的)IT巨头们往往在“安全”、“信赖”上做足功夫,对防火墙的执着追求和狂热炒作,对拒不配合各国政府审查要求的刻意强调,其用意无不在此。

  而“棱镜门”的曝光让这一精心营造的公关形象毁于一旦:倘真如斯诺登所言,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于本国IT巨头们的数据库可予取予求,如入无人之境,而这些IT巨头对此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却依旧对客户和市场自欺欺人,则所谓“安全”、“信赖”又如何靠得住?谷歌总裁施密特最后一次炫耀自己在面对外国政府审查要求时“不作恶”,是6月2日,此时距“棱镜门”曝光、他的公司被指责配合国家安全局“偷窥”,只不过还有3天时间。

  到了这一步,上述企业迅速开始感到不安,因为美国和其它国家用户对隐私安全的担心,可能严重影响其商业利益,因此这些公司已纷纷展开公关攻势,希望借此挽回影响。

  谷歌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致信美国总检察长和联邦调查局长,询问“能否允许公开披露政府情报机构调查谷歌客户信息数据的要求和范围”,他强调谷歌的行为系“在有效法律要求下进行”,并“为服务提供了加密,聘请了世界上最好的安全工程师”,甚至“一直在抵制政府对用户数据的‘过分的’查询要求”。他特别强调,一些报道称,政府有权“不受阻碍地进入谷歌数据库”是错误的。

  而Facebook的总法律顾问泰德·乌尔约特走得更远,不仅要求政府公布调查权限、范围,还进一步要求美国和各国政府在相关调查中“更透明化”,以使公众产生更多安全感。在他看来,由于政府一直拒绝对“透明化”要求做出积极回应,公众对社交网络平台的隐私安全性已产生越来越多的怀疑,而这已影响到Facebook的公司利益。

  正如《华尔街日报》和《技术情报》等所评论的,这些公司在“棱镜”曝光后,一直忙于消除公众正在滋生的一种看法,即这些公司已参加了NSA牵头的“棱镜”项目,其用户隐私安全正受到间谍程序的威胁。

  正因虑及此,谷歌和Facebook才迫不及待地否认自己是NSA秘密计划的合作者,微软和雅虎也发表了类似声明。但问题在于,首先,他们都不否认“在现有法律范围内”,向政府提供了其所要求的信息和数据;其次,由于政府和NSA在“透明化”问题上装聋作哑,它们无法向公众和市场说明,自己究竟做或没做过什么;第三,斯诺登随时可能继续爆料,谁也不知道他还会说什么,更不知道他究竟还掌握些什么。

  而苹果在报告中称,苹果从未交给政府iMessage或FaceTime上的电子对话的拷贝,因为这些内容被加密保护,就连苹果也破解不了。公司称,“同样,我们也不以任何可识别的形式存储与客户位置、地图搜索或Siri请求相关的数据。”

  其次受到冲击的,是直到6月10日还是斯诺登东家、至今还是NSA“打工仔”的博思艾伦公司。“棱镜门”曝光前,这家公司可谓左右逢源,闷声大发财。一方面,作为美国情报圈最大的外包商,其“打工”的美国情报部门不仅有NSA,还包括美国陆、海、空军,海军陆战队、美国宇航局、国土安全部、内政部和其它许多情报机构;另一方面,这家公司在许多被斯诺登指为“棱镜门”受害者的亚欧国家、地区开设分公司、办事处,同样赚得盆满钵满。仅2012财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就高达57.6亿美元。

  如今“棱镜门”曝光,博思艾伦公司的处境顿时变成了两头受压。在美国官方,许多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开始反思情报外包机制在“棱镜门”泄密问题上所需承担的责任。众院少数党领袖南希·佩洛西指出,仅去年在绝密领域“打工”的外包企业雇员就多达48.3万个,而在该领域工作的在编政府雇员总数仅79.1万。原本在美国财政紧缩、军情开支缩水的背景下,博思艾伦等外包商商机一片大好,“棱镜门”一出,一切都变了样;在海外市场方面,纵使博思艾伦长袖善舞,要消除客户和市场的戒惧之心,只怕很不容易。

  此外,可能遭遇经济层面危机的,还有美国的智慧产品出口复兴计划,和欧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

  对于前者,奥巴马政府把宝押在“智慧附加产品”上,即不在初中端制造业领域和新兴国家纠缠,集中力量在美国最擅长的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而这类产业几乎无一例外和“大数据”、信息交换有关。“棱镜门”的横空出世,恐怕会给这一如意算盘带来不小的麻烦。

  对于后者,正如许多欧洲媒体所言,隐私问题已开始毒害欧盟和美国间关系,并可能影响两者间启动关于泛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欧洲议会社会党党团领袖汉内斯·斯沃博达已表示,欧洲不能牺牲数据保护,换取和美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许多欧洲评论家指出,欧盟曾多次迁就美方就数据交换方面所提出的苛刻要求,包括2010年允许美国财政部在“必要时”获得欧洲公民的银行账户信息,2012年允许美国当局调查跨大西洋航班乘客数据信息等,理由都是“打击恐怖主义和严重犯罪的需要”,但如今在欧洲,人们开始纷纷惊呼“这样做太冒昧”。

  原本对于启动泛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欧洲各国就有许多分歧和疑虑,认为对自身而言,当务之急是更好地协调与新兴市场的关系,而非在潜力已挖掘到极限的欧美间反复折腾。此次“棱镜门”一出,无疑令质疑派、反对派士气大振,他们如今可以理直气壮地高呼“欧美间的‘无障碍设施’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自“棱镜门”曝光以来,围绕这一谈判的争议突然成了欧洲各大媒体最热门话题之一,这对许多意在借该自由贸易协定搭车发财的企业而言,无疑不是什么好消息。不仅如此,德国、瑞士等国已开始放出重新审查与美国间电信合作项目的消息。


谁才是“看门人”?
  假设有人夜以继日在You-Tube观看发生于巴基斯坦的“斩首”影像,然后发电邮向其胞弟“吐露心声”,大谈伊斯兰教义之余,还加上一句:万事俱备,只欠一个物美价廉的“高压锅”。Google掌握了这个用户对“斩首”影像的癖好,并从电邮内容中得悉此人正在四处张罗一个“高压锅”,于是马上充当“媒人”,联络大小厨具销售商,向这个疑似恐怖袭击的策划者传送高压锅广告。

大家认为,Google根据对用户所知联络广告客户的行为,是否可以接受?答案若是肯定的话,掌握大量个人资讯并以之谋取商业利益的企业,面对政府以防范恐怖袭击为理由,要求交出相关记录,企业应否有求必应?答案若是否定的话,那便等于说,公众不介意企业利用其个人资料寻求商业利益,却无法容忍政府为了安全理由而向商业机构索取一模一样的资讯。然则,监控公众私隐的“老大哥”是Google、Facebook等网络世界的“守门员”,还是美国政府?

  反过来看,倘若公众对企业或政府肆意套取个人资料一样无法接受,那么立足于掌控、分享用户行为模式和电邮内容的产业/企业,整个商业模式难免要重新估量,对经济的冲击非同小可!


遭遇诚信危机
  除了强迫他们参与“棱镜”计划外,NSA还下了“封口令”,禁止他们对外公开自己参与了这一计划,如此一来,这些公司就很难为自己正名,维护他们的名声。

  虽然我们都对恐怖分子深恶痛绝,但迫使美国企业违规提供无数用户的数据,显然并不是打击恐怖主义的明智之举。对于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而言,诚信都是最重要的资产。对于谷歌、Facebook、雅虎这些处理敏感个人数据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诚信意味着一定要保持透明度,保护用户隐私。

  对于政府为了将恐怖分子绳之以法,而偷偷浏览电子邮件或网络帖子的行为,大多数美国公民似乎并不反感。然而,谷歌和Facebook都拥有庞大的海外业务,在迪拜、香港和欧洲,遵纪守法的用户对两家公司与美国情报机构之间的暧昧关系,一定不会像美国人那样无所谓的态度。

  很显然,“棱镜”计划的曝光将让美国企业的海外业务付出惨重的代价。谷歌和Facebook的海外竞争对手定会借此大做文章,将他们描绘成是美国政府的爪牙或帮凶,比如俄罗斯的Yandex,欧洲的Foundem、Badoo和Twenga,以及日本的Mobage。通常情况下,海外竞争对手在技术水平和用户获取两个方面,都被谷歌和Facebook远远甩在身后。


令人不安的思科
  如果说像“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遭到参与间谍行为的指控,因这些公司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不具备主导地位还不足以引起人的安全担忧的话,那么另外一个美国IT巨头可能卷入其中则可能让中国“坐立不安”,那就是依靠自己的通信设备控制了互联网八成流量的思科公司——斯诺登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和电脑。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