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6月22日,TMT青年沙龙组织了一场走进百度的线下活动。演讲嘉宾是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副总经理岳国峰,讲的是“百度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商业化路径”。之后,参会的美丽说高级商业产品经理邱振天写了一份现场笔记。
分享如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岳国峰本人及百度对移动商业化的观察与思考。
从PC到移动,什么变了?
a)使用场景变多(时间线 、地点线,简单来说就是无时无刻,姿势任意)
b)可用媒体时间变长(从百度的数据看2012年7月出现拐点,移动化的时间已经超过PC端)
值得注意的点:用户不看媒体的时候,也可以给用户做点什么,Google Now是没看媒体的时候,也在默默做事情(所以理论上,可用时间24小时)
c)交互方式变了
d)服务承载方式发生变化
用户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a)上网路径变了(原来是浏览器到搜索,导航,网址到各地的网站,现在移动互联网路径是app/浏览器)
b)用户的喜好其实没变
依据:各类服务分布和PC分布时间很接近
c)变的是获取服务的方式
在美国,常用的app也就6,7个,这是一个趋势。中国虽然人均APP很多,但是高频使用的很少,相对于长尾的服务,更喜欢使用浏览器(生活信息类)
细节:每到一个app升级提醒时候,用户最多的选择是删除
用户行为变化对商业化的影响
a)域名越来越不重要
b)贩卖流量的生意不好做了
c)优质内容和服务价值提升
值得注意的点:
用户行为逐渐局部封闭,如微信的很多服务都是体内完成。热门应用有机会成为平台。
热门应用聚集用户 → 用户获取服务的需求 → 开发平台引入服务提供者 → 用户就地获取消费
d)长尾开发者转型服务提供者
e)导流成本高,无意义
f)送货上门,接入大平台(把服务提供到公共平台,如新浪微博的蓝V,微信公众平台)
g)服务即营销,营销即变现
h)light app 将流行(研发部署+能力体验native化=轻应用)
i)长尾site和app弱化,优质内容和服务价值提升,门户价值降低
k)累积用户无意义,衡量有效用户就是DAU和MAU(日活跃用户量、月活跃用户量)
移动商业化机会
a) 后向变现的机会在变小
因为:移动终端屏幕空间有限;移动终端更私密,用户不习惯被打扰;客户landing page有门槛(百度重点);广告导流跳转降低用户体验(即便做成了,也没效果)。
不过:情景化精准广告还是有机会的;视频广告可自然延展到移动端;品牌广告融入到产品运营环节;要做大,大数据是基础(很必要的基础,如果没基于大数据,基本没效果可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