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创新产业课提供的数据,2011年6月30日-7月3日在巴黎举办的“JAPAN EXPO”活动,4日间创下了20万人的来场纪录。
在“酷日本”战略“走出去”的背景下,不少日本企业已将目标瞄准了海外市场并纷纷试水。日本最大的动漫音乐公司Lantis便是其中之一,其制作的动漫音乐活动“ANISONALLIANCE”将于这个夏天来到上海。
不过,Lantis公司社长井上俊次对外表示,目前动漫音乐产业还不算国家行政上扶助的对象,很多日本公司在海外都是独自苦战,“我们期待政府能始终如一地站在全体角度上,给予我们最合适的帮助。”
东京电视台以制作和播映动漫著称,拥有各大电视台中唯一的动漫部。这家电视台也是将日本动漫销往海外的重要推手。东京电视台动漫部部长川崎由纪夫在谈及日本动漫海外战略时认为,政府应该在培养动漫人才上投入更多。
“酷”自何处来?
日本动漫产业崛起基因:“酷”文化!
中国人对日本动漫产业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是什么灵丹妙药,让日本动漫如此兴盛?
其答案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数字好莱坞大学校长杉山知之在回答记者采访时指出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宽松的创作空间。日本政府对动漫创作放任自流,从不横加干涉。二是日本有着培育Cye漫画人才的深厚土壤,为动漫产业提供了大量后备军。
日本中小学注重美育,大多数学生都能画上几笔。加上自小看漫画和动漫长大,耳濡目染,自然而然拿起铅笔模仿。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些具有天赋的漫画人才就很难“漏网”了。
日本人认为,漫画从根本而言,属于艺术创作。漫画不仅在题材上天马行空,有的作品思想深刻,不亚于小说。职业漫画家在日本的社会地位极高。加之漫画发行量大,版税收入也很可观。相对而言,漫画界比动画界的日子要好过些。有电视节目估算,《海贼王》作者尾田荣一郎年收入高达31亿日元。当然,这属特例中的特例。
谈及人才问题,东京电视台动漫部部长川崎由纪夫结合与中国联合制作动漫的经验指出,中国和日本的动漫市场构成完全不同。中国没有庞大的漫画市场。动漫创作人员缺乏漫画功底,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设计上的长篇掌控能力较弱。而日本的长篇动画,动辄好几百集,播映上十年,这种优势他国短时间内难以企及。
企业显然以动漫形象的悠久历史为荣。藤子Pro株式会社的筱田芳彦表示像哆啦A梦这样,漫画出版43年,动画播放35年来仍然持续保持人气。“公司每年还会制作关于哆啦A梦的电影,今年是第34部作品,5月份已经累计突破了1亿观众。现在动画节目视听率的前十位,全部都是有着10年以上‘高龄’的长寿系列作品。”
效仿韩流成功经验
很多国家都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其中,韩国比较成功,由韩流整合大众文化资源,形塑韩国文化形象,三星电子等韩国产品紧随其后,层层递进。毋庸讳言,酷日本的出台有艳羡韩流的成分。
不过,日本文化创意界与政府向来井水不犯河水。政府对文创产业少有扶持,文化人对政府插手天生反感,两者缺乏良性互动经验。日本著名现代艺术家村上隆就曾批评酷日本是在浪费税金。对酷日本乐观其成的业界人士,也都异口同声地说“往日不可追,寄希望于未来”。
近些年,日本文化娱乐界趋于内向。日本国产电影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流行音乐界则以草食宅男文化为背景,类似AKB48的少女组合不断克隆涌现。具有国际号召力的实力人物仍是些老面孔。
NHK媒体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山田贤一闲谈时,对日、韩三国文化产业政策做了个比较。他说:“内容和市场,好比文化产业的两只车轮。日本政府以前对内容和市场都不太过问,现在才刚刚起步。韩国政府对韩流大力扶持,但政府不管内容,只管市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