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虽然2013年Q1、Q2携程的财报令人振奋,但总体来说近4年来携程的收入增速处于下滑状态,净利润也持续萎缩,而这并不只是携程的困扰。艺龙2012年的营收比2011年大幅增长,但净利润从3930万跌到了可怜的50万,今年Q1艺龙的收入同样实现增长,但净利润下滑了76%,甚至弄到CFO被迫易人的地步。
高增长、低利润是必然趋势
首先,从
生意角度来说,在线旅游市场可说是危机四伏,身为OTA老大的携程最受伤,先是固步自封,让本已边缘化的艺龙借深挖
酒店市场咸鱼翻生,之后被迫发动此前不屑的价格战,接着又陷入换帅风波,与垂直搜索的去哪儿和一淘的矛盾则发展到两种业态生死存亡的较量,而这一切似乎也被携程近一年来的财报数据作了注脚。
去哪儿一向是在线旅游的异类,它把kayak的垂直搜索玩得滚瓜烂熟,背靠百度的导流支持,比差不多同时成立的酷讯跑得更快,去哪儿从最成熟的机票切入,在这个领域把老大携程拉下了马,然后精明的把酒店产品留给携程和艺龙争夺,今年发力主攻度假产品。转型TTS的去哪儿有了更直接、更明晰的赢利模式,这也是去哪儿有预谋的从收入、用户两个层面割裂OTA的野心计划,但它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模式和价格体系让自己、对手和用户都很犯晕。
2011年去哪儿的营收是2.7亿,2012年是4.5亿。关于它是否赚钱的话题相当复杂。作为一家产品驱动型公司,去哪儿虽然通过TTS掌握了赚钱利器,但它的营销和研发成本也是直线上升,2011年的去哪儿只有500多人,2013年Q1统计的数字为1300多人,而且据说一半是产品经理,一半是后台技术,不断攀升的成本必然吃掉利润,去哪儿经常讥笑携程臃肿的callcenter拖累业绩,但去哪儿自己的成本结构其实也缺乏说服力。
从2012年百度高管表态去哪儿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计,再到不久前去哪儿CEO信誓旦旦宣称今年收入将破10亿,可看出去哪儿的眼界和格局,2012年,携程的营收已达42亿。
至于一淘,虽然拥有比去哪儿更具侵略性的CPS模式,而且刻意维持与主流OTA的表面亲善,但它所依靠的淘宝旅行的市场份额甚至还不如蚂蜂窝、驴妈妈这样的二线品牌,在OTA如此敏感的今天,一淘要在重重疑虑之下完成原始积累困难重重。
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中国旅游产业虽然拥有2000亿元市场规模和27%的增长速度,但在线旅游只占其中的5%,就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在度过无比风光的几年后,这个行业仍会受到价格战、新模式、新业态的冲击,同时高增长、低利润已经是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