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们,请进取式应对互联网金融
跟随、防守不是出路,请着眼未来想想你们的金融专业能力能做什么
还能更菊紧一点嘛?银行们还没把阿里金融、京东金融会怎么威胁自己研究清楚,上周苏宁也放出消息要做苏宁银行了。
守势
从去年9月,马云正式提出阿里的未来的平台、金融、数据之后,银行始终处于守势。最有行动力的金融机构的玩法也不过是跟进、模仿互联网公司们的创新,或与之合作。上周,东方证券的分析师金鳞发了一份名为《互联网改变金融》.pdf的深度研究报告,就是在为银行们分析互联网与金融未来的共生竞合的新生态,写得很好,但视角也仍是跟金融机构们讨论怎么防守。
合作与跟从都不是出路。这两种打法现在都已经显露了弊端:
1、跟进、模仿无疑很被动。在银行的钱荒里,支付宝推出的T+0理财产品余额宝,上线近两月资金规模就达到了200亿元。有的金融机构嗤笑不屑,有的机构如建行则发布报告呼吁商业银行快速跟进推出同类产品。但在吸引新增的草根客户方面,互联网公司凭借产品与营销长项,余额宝这样的产品注定风头一时无两。
2、合作要么感情破裂,要么被合作方驾驭。
2011年之前,建行跟阿里巴巴的小微企业贷款合作计划执行了两年,阿里从建行学到了大量专业的信贷风险控制的依据和方法,随后一方面认为其中的大量长尾机会是自己该赚取,不应该分给别人;另外也意识到国企部门之间效率之低,两家合作转冷。这也是刺激建行自己做电商平台“善融商务”的原因。
《国家财经周刊》的这篇文章说,银行们的怨念还有,用户们在支付宝、财付通、快钱上通过快捷支付购买了一样产品,支付宝提供给银行的信息仅有交易金额,却截留了具体的商户、产品分类等信息。但它们手中有大量的支付结算需求,银行又不得不合作去争取客户资源。激进的某央行人士干脆把这类合作形容成引狼入室。
在微信上最受推崇的金融创新是招行的微信版,虽然被银行同业视为大创新,但在微信的渠道优势面前也只能听安排。上面提到这篇文章里写,招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刘加隆说:“我做服务,他给我开权限。如果我做营销,他就把那些权限慢慢关掉。5.0版本出来之后,还可能要关掉一部分权限。”银行人士估计,微信势必要通过同属腾讯旗下的财付通来做支付,银行则需通过财付通的渠道再介入到支付中来。
互联网对金融的颠覆远不止眼下这些
P2P、众筹、阿里金融、微信O2O支付、苏宁银行……如果只盯着眼前这些寸寸失地,传统金融机构们可能失去的机会更多。马云此前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说过:
我们不是因为要进入金融才进入,而是我们在发展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当中,一定要用到“金融”。原先的金融体系没办法支持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很难支持创新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就自己创新一套金融。
如果行长们找来科技宅们的装逼圣典《失控》认真读读第十二章,就会意识到马云不是在客气而是讲真的。虎嗅身在金融门外,昔日读完这一章后大致能想象到的变革都有:
1 互联网技术使得交易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这等于绕开银行,增大了市场的货币流通量。而大到一定程度,会形成前所未有的经济动力,甚至影响实体货币发行。
2 周期性支付将会被即时支付逐渐代替,这使得在途货币减少,减少银行的存量资金。
3 货币、数字货币、发行机构的多样化,会赋予“金融”更复杂的内涵。如果你觉得多看书城的买100元图书送100元米币也还只是体内产品的变相折扣,那么淘宝送出的能充手机话费的现金红包,就已经在跨网络的两种交易体系里搭桥。说不定有一天,虎嗅币对Q币的汇率变化,能影响以港元计价的腾讯的股价?
这些都将在传统金融范畴之外发生。或许公司信贷、金融投资、投行等更专业、有严格牌照限制的领域,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天下,但互联网金融将会开发出一套更开放、自由、平等的全新供需环境及运行法则。换句话说,互联网公司在玩的,是银行自己也没有玩过的金融。
银行们,请尤其重视一下凯文·凯利这段关于电子货币的预言式展望:真正的数字现金所需要的经济机制,将会重新构造我们的经济、通讯以及知识。请再进取一些,想想在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漏环、业务对立面里的创新可能性。你们干嘛不进场?你们懂金融,互联网行业的需要的牌照资质又比你们业内少多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