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点更进取的尝试,例如
在具体阐述之前,有两个预设前提值得先摆上:
1、要看到,比起机构,零售市场、个人用户的需求对互联网金融的推动力更直接快速。所以,互联网金融最快的变革会发自这里。正如虎嗅的作者拯迪说:如果银行还是仗着传统资金渠道,走大额对公业务,忽视小额资金流水和第三方支付的“一刀切”,那么银行对终端消费发展趋势的感知会越来越差。
2、监管始终滞后于创新,而且监管者也乐于推进传统金融机构的创新。端倪已在眼前:央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虎嗅作者cypress认为,这多少也展现出央行想早日拆除正规金融机构与草根金融之间厚重围墙的决心。
传统金融机构与其抱怨被银行法、银监会与各种牌照缚住手脚,没法跟草根机构列同一起跑线,不如想想怎么变通。这种变通,既可以用在组织架构上,也可以用在产品上。
关于创新的组织架构,民生银行玩得很漂亮:即将在深圳前海注册的民生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认缴资本金30亿元人民币。这家公司的妙处在于,公司的发起人是民生银行的七家主要非国有CYE股东单位和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而非民生银行自己。这样一来,民生电商与民生银行没有直接股权关系,仅为关联企业,为创新尽可能减少阻碍。
但除了在股权架设上绕开了监管,民生电商在业务逻辑不算太有想象力:搭建电商平台,把传统业务里的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的线下环节搬到线上。
产品上,银行们还能怎么玩?虎嗅想抛的一块砖是支付。
比如说,曾经发明一卡通、一网通成为零售银行翘楚的招行,能不能发行这样一种智能储值卡:USB或蓝牙接口,可以从个人网银或ATM机向卡内充值,不记名、不挂失,用户插入电脑就可以匿名在京东买下一箱杜蕾斯,从卡内给京东划账1000元,要求送到某社区的招行网点。招行确认卡内扣除1000元,并给用户发一个确认这笔消费的二维码。但过程中,招行并不知道这笔钱是转给京东,京东也不知道是谁买了这箱杜蕾斯。用户在招行网点出示二维码,招行扫码确认收货人,交付货品。这样一来,资金校验与信息隔断同时得到满足。
除了羞于见人,送礼、装逼……用户有大量理由想要隐藏消费行为。那个出于无聊在淘宝上搜了搜棺材,就被寿衣骨灰盒广告轰炸的一个月里,想必一脑门黑线。淘宝、凡客那么用力地鼓励用户晒单,并没引导出用户太大动静,反倒是各个热卖商品下面一溜的“匿名购买”用户。上两周,支付宝自己都推出了支付宝卡,这实际上是支付宝账户的充值卡,不记名、不挂失、不予提现。
关于大数据的价值,人人意识得到。银行们最视为劲敌的马云,想做的金融也跟数据息息相关。阿里引以为傲的是,在自由体系内,淘宝庞大的交易数据可以建立用户征信系统,来为金融业务提供信用风险解决方案。
把道理反过来想,事情就变得很妙:能收集数据的金融服务值得做,那么能隐藏数据的服务,会更贵重。引述一段《失控》里讲信息价值的话:
隐私是与普通信息极性相反的信息,我把它想象成“反信息”。在系统内移除一点信息,就可以看作是这个系统重新生产了相应的反信息。在这样一个信息之水滔滔不绝无限复制以至于要涨爆互联网的世界里,一点点信息的消失或者蒸发就变得非常有价值——如果能永远消失,就更有价值了。在所有的东西都相互联结在一起的世界,联结、信息还有知识都非常便宜,贵重的反而是那些隔离、反信息和零知识。
砖就抛到这里。围绕货币流通量的增加、支付连续性增加、虚拟货币的多样化还能做点什么?比起互联网公司,更具金融专业能力的银行显然有更多可能。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