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来,中国企业一直在官商结合的道路上徘徊。亦官亦商、钱权互动的明潮暗涌下,“政府越大、市场越小”乃注定的经济结局。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就是一颗从体制硬土中破壳的种子;而他们的经历、感悟、思想、观点,则是折射商业发展史的明镜。
福禧集团的张荣坤,农凯集团的周正毅,国美电器集团的黄光裕堪称当今中国官商勾结而失败的典范。
在一个制度转型的漫长时代里,他们的教训是惨痛的。对政商关系的解读没有标准答案,只是一种生存法则。在中国现有体制下,这一类的悲剧还会反复涌现。
众所周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政府官员及有关部门掌管着资源配置权、项目审批权、行政处罚权等诸多权力,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资源就必须与权力结盟——这几乎是所有落马富豪曾经梦寐以求的成功捷径。在层层叠叠的制度围城中,寻找突围之路。因此,大多数企业家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对他们来说,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有权有势的政治人物的庇护,银行贷款、土地征用、能源供应、争取项目、企业上市等等,无一不与权力息息相关,而如何有效的经营一家企业所需要的企业家精神却被他们弃若敝履。企业家热衷于和权力沆瀣一气,对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它不仅没有可能造就一大批全球性企业和品牌,还会窒息健康的商业文化,毒化市场环境。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曾经忧心忡忡地说:“中国未来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是不是由寻租活动转向创造价值的活动。”
如果官员的权力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便很难发生上述践踏法律、“公私共权”的官商共同体。官商一体的出现,使社会存在可滥用权力的空间,官员可利用其谋取最大利益,企业也会为获取在竞争中不可能得到的利益而向权力靠拢。用财力影响权力的实施,用权力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开辟违法途径,企业在经营中一旦搭上权力这部“战车”,必定践踏法律、无视规则。
那么,为什么当今老百姓对一些富人和官员抱有“仇视”心理呢?我想,还是这些富人和官员自己糟蹋了自己的原因所致。
原本“为官者”都应该是些具有正义之气、才俊之象、善良之德的人。但是审视当下的一些为官者却不是这样的人。他们并无超出一般人的才华和德行,相反却只知道攀龙附凤、虚情假意、吃喝嫖赌、玩物丧志……你看,如此为官者,百姓焉能不烦、不嫌?并且,更有甚者一些为官者损公肥私、狐假虎威、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你看,如此为官者的如此作为,百姓又怎能不恨、不仇呢?如此这般模样的为官者,难道说还不是在“自己埋汰了自己”、“自己糟蹋了自己”的吗?这样的为官者不为百姓所唾弃、所憎恶、所仇恨,那才奇怪呢!
我没听说过一个为工作而尽职尽责、为百姓东奔西走地谋福利的官,百姓不去称赞他、不去敬仰他、不去感激他的道理。孔繁森、焦裕禄这样的官,老百姓能去烦他、嫌他或是恨他、仇他吗?因此,一个为官者若不为百姓着想,不去干人事,老百姓就会厌恶他、憎恨他。可见,仇官的人绝对不是盲目地仇官,更不是见官就仇。仇官的人是在仇那些贪官污吏和那些欺压百姓之官。这是自然的。因此说,“仇官”的本质是“仇腐”。
“官”源自于民,因此,“官”与“民”之间应该并无“利害冲突”可言,更不应该出现“仇官”、“敌官”的情形出现。但若为官者不为民着想、不为民服务,那么这样的情形就必然发生。所以,为官者要想不为民所仇,就必须做堂堂正正为人民服务的官。否则,只能走向百姓的反面。到那个时候这些官儿们的处境自然就危险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