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2012年总出货量超过12亿部;与此同时,中国智能终端市场也被引爆,2012年全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到2.58亿部,智能终端已超过功能机,成为手机市场上绝对的主流,预计2013年智能终端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将超过50%。然而在这个欣欣向荣的市场中,却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国产品牌表现究竟如何?国产品牌的短板在哪里?包括芯片、制造乃至电信运营商等在内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各个环节面临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又有哪些?——编者
近几年,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异常火暴,出货量连年翻番,新增机型层出不穷。2013年1月~8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6亿部,同比增长100.3%,市场占有率达到72.2%;上市智能手机新机型1659款,同比增长29.7%。面对如此红火的市场,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智能手机制造阵营。据统计,2012年国内生产智能手机的厂商近400家,比上年增长221.7%,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在如此纷繁的市场中,用户对于不同品牌的手机评价到底如何?国内厂商如何赢得用户认同?
为了寻找到答案,部电信研究院的相关课题组,构建了智能手机满意度模型,展开了相关调查研究。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调查方式,共计完成成功样本2479份,重点覆盖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9个手机品牌,包括三星、苹果(531.91,6.95,1.32%)、诺基亚(7.15,-0.14,-1.92%)、摩托罗拉、HTC,以及中兴、华为、联想、酷派等。这次调研,到底有哪些发现呢?
不同品牌的用户满意度存在巨大差异
目前,我国智能手机在用户体验、感知方面与用户预期存在差距,用户满意度水平整体偏低,不同品牌之间差异较大。
数据显示,我国智能手机总体满意度指数为69.6分,与平板电视和基础电信业务的用户满意度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这固然与用户预期有关,但也说明了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同时,研究还发现,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用户满意度差距明显,同档次的国外品牌满意度普遍高于国产品牌。国外品牌和国产品牌两大阵营内部也有较大差异。国外CYE品牌中,苹果、三星强势崛起,用户认可度高,而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昔日的手机帝国表现相对弱势,满意度甚至低于行业总体水平;国产品牌中,华为、联想等品牌在用户感知和认可度方面崭露头角。
品牌形象和感知质量国产品牌的短板
经满意度模型测算发现,在直接和间接影响智能手机用户满意度的各项要素中,对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的为感知质量,其次为品牌形象,再次为价值感知。从数据上看,国产品牌在感知质量和品牌形象方面与国外主流品牌存在差距,是短板所在。
在品牌形象方面,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差距非常明显。从调查数据来看,“中华酷联”的品牌评价均低于行业总体水平,这四者中品牌形象最好的华为与国外品牌形象最好的苹果,用户评价相差超过15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构成品牌形象的各项指标中,国产手机在品牌知名度方面的劣势最为明显,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国产品牌的整体满意度水平,其中酷派的知名度评价仅为56.2分,远低于调研的其他品牌。而在国内市场上,“中华酷联”尚属于知名品牌,与苹果、三星等品牌仍存在如此差距,对于国内其他品牌来讲,提升品牌形象更是当务之急。
在感知质量方面,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亦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中华酷联”中得分最高的联想手机,与国外品牌阵营中得分最高的苹果手机差距超过10分。
进一步量化分析构成感知质量的外观工艺、硬件配置、功能设计、操作易用性、性能可靠性和服务支持等细分指标发现,性能可靠性和硬件配置两方面是除品牌知名度外,形成各品牌间满意度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国产品牌最为突出的短板,用户改进需求强烈。数据显示,分别有41.5%和42.5%的“中华酷联”用户希望改进手机的硬件配置和性能可靠性,高于国外手机用户10.9和5.3个百分点;其中,电池待机时间是所有手机用户意见的集中体现。另外,服务支持是这几项指标中行业的普遍短板。对于苹果、三星等手机问题尤为突出,有27.8%的苹果用户和20.4%的三星用户对于服务支持表示不满,问题提及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牌,意见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方式、服务年限、售后网点分布、客服人员态度等方面。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