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略性收缩中,针对微信账号的API调用淘宝最干脆,全部切断。腾讯是否将重蹈百度覆辙,可另行讨论。至于蘑菇街,美丽说等大量导购网站,为减轻对淘宝API的依赖,已相继推出站内直购业务,用户无需跳到淘宝就可进行交易。至于大量中小站长,由于淘宝客规则的不断调整,不少人已选择放弃淘宝API。而大量被损害利益的站长,则已结成联盟正在互联网上声讨阿里。
一个互联网上最成功的CPS营销联盟,“淘宝客”的辉煌时代正在逐渐成为过去。失去几十万淘宝客,等待淘宝的,是京东已经开放的API 营销联盟,以及所有电商平台都将开放的API推广。对几十万中小站长而言,淘宝不会永远是唯一的推广赚钱之道。阿里妈妈带来的欢乐和伤心,将随着更多API营销联盟的发力而变得无足轻重。
而这一切,都将让淘宝这条巨型章鱼的触角不断被斩断。就像淘宝客的最新规定,做微博推广必须登记,而且不得超过多少账号一样。从此,微博上便会少了很多淘宝商品推荐。当然,也许因为阿里买了新浪微博股权,所以并不担心淘宝系在新浪的露出,但很多QQ群发也许不会再出现淘宝商品了。与此同时,大量卖家正因淘宝飙涨的推广成本,在不断寻求外部帮助。就如在任何一个淘宝客论坛,都能看到无数卖家热情招募淘宝客的帖子一样。而此时,各路流量渠道如百度丶腾讯丶360丶搜狗及各路导航站丶导购站和论坛等,在阿里上市准备期或上市后,都可以把给淘宝的流量标价翻番了。没别的理由,强烈的需求导致商业价值的飙升。
一个害怕因为开放失去核心价值,而不断封闭自身的淘宝,将让阿里的流量获取成本不断走高,从而导致淘宝商家的营销成本继续推升,最终到达一个谁也无法承受之重。而这时,等待阿里的,还有京东丶易迅等各路诸侯的围追堵截。从“大淘宝”回归“小淘宝”,帝国的萎缩也就此开始。
支付宝危机:移动支付前途黯淡
在阿里系中,支付宝是最简单,最实用,最强悍的工具,是阿里系最庞大的现金库,也是其赖以独霸武林的“神器”。在中国金融业对网络支付等一窍不通的情况下,阿里借助淘宝的交易实战经验推出了支付宝,并几乎一统网络支付江湖。尽管各大银行此后均推出网银支付,腾讯和百度等也都推出网络支付业务,然而支付宝对此只是嗤之以鼻: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然而,这只鸿鹄最近开始变得很焦虑,很紧张。因为原本翱翔于晴朗天际,满眼蓝天白云,从未看到过对手的它,突然发现前面的路变天了。因为没有“淘宝哥哥”在前面探路,它开始看不清楚方向,也无法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在那烟雾弥漫看不清的道路上,似乎有一只怪兽,那庞大的黑色身影正时隐时现。这让支付宝,让阿里很焦虑,非常焦虑!
移动购物应该怎么玩?淘宝客户端怎样才能让用户购物更简单有效?手机支付怎样才能让人用得更爽?未来移动支付是不是不再局限线上,而将打通线上与线下的交易?如果未来移动支付不需要一个专门工具,而只是一个普及应用中的功能之一怎么办?所有问题,都在拷问阿里,至今无解。因为阿里在移动业务上的不力,没有足够用户数量也无法把握用户需求,这让支付宝很难感应和预判用户移动支付需求。而在PC端,支付宝的开发需求,大多根据淘宝网业务需要进行。同时,网页端的用户反馈包括商家的需求和沟通都很直接丶快速。而在移动端,至今谁也不知道可以怎样玩。包括用户和商家,都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更不用说类似支付宝这样的服务提供商。
而腾讯微信,似乎正在扮演那只怪兽,在阿里看不清楚状况的地方不断圈地。几亿活跃用户在手,微信对移动业务的开拓更具针对性。阿里很担心,一旦局势明朗之时,微信已将所有线上丶线下的交易支付全部打通,同时微信已成为手机支付的不二选择,到时支付宝的辉煌只能在PC端戛然而止。为此,阿里最近以收费为借口开始驱赶支付宝用户,试图像“赶羊”一样,把用户从PC端赶到手机端。
然而阿里忘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用户不是赶来的,而是用产品吸引来的。也许就像用户在手机上不需要看30个一模一样的商品,比完价格还要看评价以免在骗子店买东西,而且下单还需再用个工具完成支付。也许很多人喜欢用京东手机客户端那样,偶尔看看促销,随时收到自己关注商品的价格变动,觉得价格合适只需要点一下,然后坐等货到付款。
也许移动端的支付也很简单,不需要任何其他工具,只要有微信,到哪里都可以支付。如果最终局面是那样,赶再多的羊到支付宝手机版上去,最终留下来的也只是几头老弱病残地走不动路的羊。也许,正是担心未来移动支付只需微信,而不需任何工具,阿里现在开始大推来往。
今年8月易信推出时,我曾说阿里和百度如再不出击IM,最后将可能非常危险。10月,马云赤膊上阵调用整个阿里集团资源推广来往。亡羊补牢,不知是否已晚,但至少留了一丝搏命机会。对阿里而言,为保证其电商地位。淘宝客户端,支付宝手机版,现在再加上来往3条路,不知哪条路能走通,还是最后没有一条能走通。
信誉之乱:阿里黑稿?
在商家基础丶推广渠道丶交易支付三个核心业务开始动摇时,对阿里巴巴而言,还有一些更多的潜在危机。其中,阿里信誉在业界的不断下滑,尤为明显。根据我个人的了解,在商界丶媒体界或站长圈,阿里的口碑几乎已经是自其成立以后最低谷。
几天前与一认识记者聊天,她就在抱怨阿里巴巴公关部。不管多大的事情,都要发稿件;如果发的稿件与阿里意愿不同,就会被其公关部不断念叨;如果发阿里负面新闻,则很可能收到各种攻击。阿里公关部,早已被誉为国内最强公关组织。网上亦有文章称有财经记者表示如果阿里巴巴的公关部拆分出来,那都可以力压蓝色光标,成为中国公关第一股。
公关,一直是阿里巴巴的强项,也是其发家重要力量之一。然而,现在这股力量已变成了一个类似黑社会,不断打击异己的组织。阿里拥有的大量现金抛向各路媒体以网罗打手,而不少公关黑稿出自阿里巴巴公关部。以最近微信团队公开的阿里巴巴公关黑稿为例,阿里公关部门明显已脱离宣传自身功能,变成一个打击异己的“黑社会公关”组织。这种黑公关,只能在黑暗中逞一时之威,一旦被公诸于众,阿里的形象便已轰然倒塌。
阿里,还是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吗?在不断收到阿里公关部发出的黑色通稿时,对一些媒体记者而言,写些吹捧阿里丶打击阿里敌人只算是金钱上的交易,而非来自其内心的尊敬与认可。而这些阿里黑稿的公开与流出,让越来越多在内心深处坚持公平丶正义原则的看客,将把阿里巴巴列入“无耻者”名单。
其实,不仅是公关黑稿,关于阿里的信用污点可谓数不胜数。比如2011年的“秘密重组”支付宝事件等,这让阿里至今不敢到美国上市。这一信用污点导致阿里在美上市可能引发大规模索赔诉讼,并将阿里巴巴拖入深渊。
无论是针对竞争对手的黑稿,还是为了利益的信用污点,抑或针对淘宝客站长的大规模账户冻结等,都让阿里巴巴披上黑暗的外衣。这家以贸易交易起家的公司,似乎已在利益面前忘记基本的道德与信用。Google说过一句话,“Don’t be evil”,而微信团队对阿里巴巴说“别让岳不群成为阿里的舵主”。
其实,风清扬自己应该知道,就算风清扬变成岳不群,并夺得武林盟主,又能怎样呢?夺得武林盟主的岳不群,始终还是岳不群,而不可能成为人人喜欢的风清扬。
任何一个帝国,也许最终均可能分崩离析,但至少可以败得光明磊落。那样至少在历史中也能写上浓彩重抹的光辉一笔。只是千万别在失败时,因为信誉和口碑的沉沦,备受嘲讽与幸灾乐祸。如果事情变成那样,对这个当今中国第一电商集团的阿里系而言,无疑将是无尽悲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