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成功转型:“3天新增的用户比一年的还多”
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和消费者心理,戴志康需要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这些变化,实现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他定下并努力实现着三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国外的产品挤出中国的市场。“这个其实在2003年的时候已经实现了,因为Discuz!更人性化、更适合本土客户,还有一些关键性的指标上都远远胜出国外的产品,尤其在速度、安全、人性化等几个关键领域。中国的互联网的用户都是本着少花钱,多做事的思想,我们的产品可以承载比国外产品高一倍的访问量,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戴志康的软件是理所应当、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Discuz!给他节省了硬件投资,创造出了价值。”
第二个目标戴志康希望赶超国内的同行,同国内这些同行一争高下,所以他做出的产品总是比别人要快,花了很多时间去创新。他说:“在互联网这个领域,创新并创造利润是很重要的,只要某个东西是创新出来的,就会产生创新带来的价值。”在2004年的时候,戴志康经营的公司的业绩就和主要竞争对手持平了,并在2005年就一举超过了他们。
第三个目标是希望衍生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些价值是原来单个用户触及不了的价值,他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不光为这些用户提供服务、还提供成长的收入。
扎实的成果和科学的蓝图,使风险投资也看好,同时戴志康的公司也处在一个需要进一步扩大发展。考虑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问题,2005年3月戴志康开始考虑Discuz!免费下载。戴志康做了一个成本规划,大概在18个月之内,是不会遇到公司生存问题,而且他觉得获得投资一定会在这18个月完成,基于这两点的判断,就把这个软件免费了。“我希望拥有广阔的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我们就把这个产品制定为免费的,在2005年12月份的时候,都是原来100百倍的增长,我3天新增的用户比一年的多。”这样的用户增长速度足以证明戴志康德决策是多么正确。
2006年1月正式开始免费。生存问题解决之后,戴志康想扩大发展。他清晰看到中国市场有多少用户需要这个东西,其中有多少用户会付费购买,每年实现一个销售额增长,在几年之后实现一个什么状态。戴志康发现它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是“附加值很低的行业”。比如他卖掉一个产品,提供2年的技术服务。如果卖的越多,服务的人员就越多。要保证影响力,就要花成本来扩大技术支持的队伍,技术支持队伍扩大了之后,成本开支的增长又缩减了利润的来源,这并不是一个投入产出比很高的商业模式。于是,戴志康让更多人参与到核心开发和外围开发,还有一些项目定制上,从这里面产生服务收益,进而实现公司从软件销售到软件服务的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