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欣:当时北京招生和外地差半年。
由伟:9岁的时候,因为农村的小孩从家里可以带一些桃杏来吃,当时在地质队没有,我们没有,很羡慕,我们就出租小儿书换桃。
主持人:是谁想起来?
由伟:我想起来。
由欣:那时我小,我哥干什么我跟着干,我要是挨了打,就跟我哥说。
由伟:当时是小孩的思想,这个可能跟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我在北京小的时候,好像没有直接从家里拿过零花钱,我们家的零花钱,比如我需要零花钱的时候,家里有废报纸的,当时有牙膏皮这些东西可以卖,还有吃完橘子的橘子皮小时候都可以卖,拿去卖了,钱就归你了。可能你们小时候有这种经历,过去打酱油打醋,拿出去1块钱,剩下3块钱,剩下的就是你的零花钱了。很小有这种意识,通过劳动,通过努力可以得到回报。小的时候也会做一些荒唐的事情,比如把学校的墙头玻璃砸下来拿去卖了,这种事情也会做,可能还没上小学或者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没有这个意识。
主持人:从小就有经营天赋,还有一点,从小哥哥要做什么,弟弟都是跟着做,都已经习惯了,所以顺理成章的。
由伟:我们俩从小应该从10岁开始。由欣10岁到北京了,我2年以后12岁回北京了。
由欣:兄弟亲情我们比较强一些。我们性格各自比较独立,我们性格不一样,从小喜欢做事跟着我哥,到现在也一样。
由伟:还有一个是家庭的教育,这种环境,造成了本身比较团结,整个家族来说大家的关系相对来讲都是很融洽的,一些家族之间不愉快的事情都很少,这样的话,也造成容易比较合作。再有一个,我们现在合作这么长时间,认识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见到我们的时候,也是觉得很奇怪,有时候问,你们俩还一块干吗,实际上他言外之意,你们俩怎么还没分开,怎么还在一起干。因为这个是真的。在中国来说,作为合作,很多人都说没法长久地合作,其实我觉得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如果连自己的兄弟都不相信,你还能相信谁,你怎么做大公司。
主持人:中国有一句古话,亲兄弟明算账。
由欣:我们公司按照正规的公司管理,自己生活上花得钱是我们自己单出的,我们的工资可能还没有你们高,我们一个月三千块钱,还没有补贴。
由伟:我们俩是这样的,公司成立十年之内,是不允许分钱的,一分钱都不可以拿走。
主持人:这个钱呢?
由伟:在不停地发展,是在公司帐上。我们从小勤俭惯了,在各种生活方面还是比较勤俭节约的,包括在公司方面我们也是很勤俭节约,很少大手大脚去花钱,而且我们真是属于自己做起来的,自己一点一点做起来的,最早的时候为了省一些搬运费,我和我弟弟还有两个工人,曾经卸32吨半的东西,卸倒仓库里,不雇人。
由欣:那个印象很深,晚上9点,我们仓库离卸货源100米,30多吨货,卸到第二天早上4点。
由伟:不止4点,天都蒙蒙亮才卸完。
由欣:北京人做生意,很多人都想靠关系,找人,我们刚开始也这么想,找个人干点什么事,做笔买卖,好像都没有成,后来发现就是靠自己辛勤劳动,这样做生意,不管挣钱挣多挣少,做得踏实。
主持人:刚开始的时候就三个人是吗?
由伟:刚开始就是我跟我弟弟还有一个伙计,三个人在做。但是从最小的时候,我们公司从最小的时候分工就比较好,一个公司首先就跟盖楼似的,有一个比较好的框架,很明确的分工,当时三个人,有会计,有出纳,有库管,有司机,有搬运工,实际上就这三个人,每个人都是身肩数职,这样有一个好处,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干什么事,就把这一块推出去。
主持人:你们谁是出纳,谁是会计?
由伟:当时不是那么严格,当时出纳会计都是由欣一个人,我是业务员、司机加搬运工,由欣还是库管。
主持人:一般出纳和会计要分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