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财富链 自建养殖基地
随着人造琥珀的热销,张康良发现仅靠自己捕捉和零散收集远远解决不了虫源匮乏的问题。2001年,通过一系列市场调查,他有了自己培育、繁殖昆虫的打算,并试图利用这些培育昆虫制作各种昆虫标本。
当年4月,张康良在南昌进贤租了10亩地,投资8万元,建了昆虫基地。起初,由于培育技术不到位,出现部分昆虫种群大量死亡的现象。他到图书馆查询昆虫资料、聘请昆虫学教授当顾问、培训技术人员,以实现昆虫生产的工厂化和低成本运作。
蚂蚁、蝴蝶、甲虫等常见昆虫比较容易培育,可一些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稀少品种却难以人工繁殖,张康良便到福建武夷山,历时20多天,建立了10多个采购点。从此,全市第一家集昆虫养殖、收购、加工的基地正式开始运营。
开发学校市场 创建活体昆虫展览基地
一次,张康良的朋友带儿子来昆虫基地玩耍,小家伙对昆虫很感兴趣,直嚷嚷着要亲手摸一摸这些小虫子。他突然想到,昆虫不仅要为大学生、成年人服务,还应该吸引中小学生的目光,能不能将昆虫基地向小朋友展览呢?
经过一段时间运作,2001年国庆节,张康良的昆虫基地经过装修,加上草坪、绿树、水池作为点缀,正式向市民开放。在这里,跟着父母来的孩子们认识了蝗虫、稻螟虫、地老虎、蚜虫等害虫,也看到了蚕宝宝、蝴蝶在不同时期的各式模样,还从讲解员那里学到了一些昆虫知识。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参与意识,昆虫基地还提供顾客参与制作昆虫标本的服务。国庆节七天,仅门票收入就达到了数千元。3个月后,不断扩大影响的昆虫基地开始向学校推销各种昆虫标本,对于订做100个标本以上的学校,在一年内可对该校学生免受参观费。
另外,在张康良的昆虫基地里,还有各种昆虫标本、人工琥珀、纪念册,甚至用来做宠物的昆虫活体(独角仙、蜘蛛、蝈蝈、蜈蚣、蜗牛)出售。随着服务项目的增多和提升,更多的游客喜欢利用休息日来昆虫基地游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