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日,网盛科技收在51.34元、获益盘仅为0.5%。换言之,99.5%的投资人被“套牢”,中国投资人的慷慨代价沉重! 作为A股市场上第一只“血统纯正”的网络股,网盛科技尽情地享受着“荣华富贵”。但资金的过度热情,不仅烫伤了网盛科技并不出色的业绩,也让非理性的投资者尝尽了苦头。
2007年3月1日,网盛科技收在51.34元、获益盘仅为0.5%。
换言之,99.5%的投资人被“套牢”,中国投资人的慷慨代价沉重!
热情的资金绑架
2006年12月15日,网盛科技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交易。虽然年利润不到3000万元(2005年净利润2902万元),但作为A股市场上第一只"血统纯正"的网络股,网盛科技受到资金的狂热追捧。这一点,恐怕连网盛科技的创始人孙德良也未曾料到。
1997年12月,孙德良、俞锋、朱炯等五人合资成立了杭州世信,注册资金50万元。杭州世信提供的服务不外乎域名注册代理、网站建设维护、网络广告等,并先后开通了中国化工网(中英文版)和医药网。创业的第一个年头相当艰难,到1998年末"本钱"亏得只剩14万元!1999年,杭州世信业务有了重大转折,2000年7月底净资产艰难地爬升到90.5万元,平均每个月增加2.13万元。[创业网www.cye.com.cn]
2000年8月,为便于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杭州世信的股东联合一些自然人设立了杭州中化,注册资金仅为100万元。孙德良在新公司的股权提高至41%,俞锋、朱炯均为12.5%。此后,世信的商标、域名和经营性固定资产被陆续注入新公司。最终世信被注销。2001年、2002年间,公司取得重大进展,年末净资产分别为1327万元和1773万元。同时,杭州中化通过一系列股权重组,九位自然人均不再直接持有公司股份,转而由上海中化和杭州中达分别持有30.6%和69.4%。2003年9月,杭州中化增资到3655万元,并重新吸纳了八位自然人股东。

2003年10月,杭州中化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从组织形式上向上市公募迈进了重要的一步。无奈当年A股低落,新股增发停滞,直至2006年底孙德良创办的公司如愿登陆A股。由于一场不大不小的名称争夺官司,此时的杭州中化已更名为“网盛科技”。
2006年12月15日,网盛科技的1500万新股以14.09元上市发行。发行价对应的市盈率为29.98倍,创当年新股发行之最。时值股市“还阳”,12月15日深成指开盘为6064.66点,较三个月前的开盘点位足足高出47.9%!受大势向好的影响,网盛科技得到资金的狂热追捧。上市当日开盘价即达68.1元,对应市盈率达145倍,盘中最高至78元,上市首日换手率达73.7%!
点评
从孙德良近十年的创业征程可以看出他的执着。这种执着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模式,二是资本运营路线。从1997年创业孙德良就专注于网络电子商务,一旦确定业务模式就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拼搏九年终成正果令人钦佩;当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说明他志在A股。面对大陆资本市场重发新股的“遥遥无期”,想来劝他去香港、美国上市的“高参”大有人在,对杭州中化感兴趣的VC也不会少。但孙德良坚守既定资本运营路线,将注意力集中于业务拓展,直到A股复苏、上市水到渠成,值得为之喝彩。
网盛科技的上市赶上了好时候。与此前的上海梅林、厦门信达、综艺股份、海虹控股等所谓的互联网概念股相比,网盛科技才是纯正的B2B互联网公司。加之,当时A股气势如虹、资金如潮,网盛科技的股价就这么泡沫化了。上市当日,孙德良有言"尽管我们比较乐观,但今天的股价还是超乎我的想象。这显示国内资本市场对互联网企业的渴望程度,但是我也希望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应该要理性看待网盛科技"。孙德良的表白当非矫情,这位中国IT界最实诚的人是被热情的资金绑架了。[创业网www.cye.com.cn]
网盛科技的业务模式及滞涨原因
互联网甫一问世就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那时的网络是一维的,称作高速公路十分贴切,电子邮件和少得可怜且相互雷同的网站内容就是路上跑的车。门户网站兴起之初,上网被喻为“冲浪”。那时的网络是二维的,人们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找不着北。直到以Google为代表的网络服务商出现,人们才进入居高临下、按需采撷内容的"自由王国",网络世界开始向多维进化。
与众多电子商务网站相同,网盛科技的赢利模式是“会员+广告”,运营的有化工网、全球化工网、中国纺织网、医药网等行业类专业网站。这类网站的套路大同小异:首先以免费内容聚集人气、获取流量,然后吸纳付费会员,并根据客户需求发布商业广告。国内商务网站的龙头要数阿里巴巴和慧聪,它们都是向众多行业提供网络商务服务的综合网站。阿里巴巴早在2002年就开通了收费的“诚信通”、“中国供应商"及免费的"贸易通”,宗旨是以网络服务提高客户商业成交的机会及便利性。慧聪则于2004年开通了收费的“买卖通”,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网站建设、信息发布、第三方资质认证等服务。到2005年末,慧聪的注册会员和收费会员人数分别超过200万和3万。
网盛与阿里巴巴和慧聪的商业模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前者专后者博。2006上半年,网盛科技收入的85%来自于旗下的两个化工网站;而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网站客户中来自化工领域的只占8%。从客户的角度看两类网站的区别是不言而喻的:综合类网站提供的是标准化服务,专业网站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两类需求各有市场,永远不可能被对方完全替代。
从商业网站的经营来看,两者的优劣一目了然。综合网站高投入高产出、抗风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如果没有那么多本钱,就只能选择自己最熟悉或成功几率最大的行业入手搞行业网站了。阿里巴巴、慧聪面向几十个行业,东方不亮西方亮,网盛则首先要“选对行”。化工行业产业链长、厂商众多,产品种类不可胜数却又有着详尽、严格的品质标准。这些特点使遍布世界的化工企业有了对公用商务信息平台的需求,而互联网的发达和化工产品的标准化保障了电子商务的可操作性。事实证明,网盛成功的关键在于选对了行。[创业网www.cye.com.cn]
但是,单一行业网站的成长空间是有限的。据中国化工信息网统计,2006年6月列入其黄页的企业逾4.8万家,包括3.1万家生产型企业和1.7万家贸易企业。网盛化工网客户保有量2000年为537户、2001年达1633户、年增长率为67.1%。而2002年较2001年的增长率则骤然降至31%。2005年末客户保有量达5284家,较上年仅增加了17.6%。化工网的收入增长率也相应地放缓,2005年较2004年收入增长为22.7%。 专业的行业网站将业务向其他行业拓展不仅可以提高品牌、技术、管理、营销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更是突破收入增长瓶颈的不二法门。网盛也不例外,它的纺织网、医药网早已启动,只是尚未成气候。这样就形成一个悖论,向别的行业扩展不成功,则公司增长空间将严重受限;如果进入新行业取得成功,旗下各行业网站实现均衡发展,那岂不是向阿里巴巴和慧聪的方向靠拢?
点评
行业网站选择专业,主要还是受到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限制。当其在某一行业取得成功,自然会向其他行业扩展。就好比初出茅庐的导演,找到一点点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只能拍小制作电影。一炮打响之后,接拍新片时获得的资金可能已经升了一个数量级。这样,靠小制作起家的导演最终会走向大制作。总之,所谓的专业网站做大之后,必将会通过自我扩张或战略联盟与综合网站殊途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