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陕建一中的大礼堂被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新市民坐得满满当当,本报主办的创业讲坛连续进行了6个小时,但会场从头至尾秩序井然,新市民们也把最热烈的掌声多次献给作报告的创业成功者。
实施“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创业,与创业成功者面对面沟通。本报从西安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西安市自主创业事迹报告团”中,邀请了8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创业成功者,开设新市民创业讲坛。
“没想到一下子来了400多人,把大礼堂都挤满了,新市民的创业激情很高。”一个报告人表示。在创业讲坛上,8位创业成功者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与新市民们分享。许多新市民表示听了后深受感动和启发。
创业讲坛结束后,创业者像明星一样被新市民团团围住,有的让创业者为自己创业出点子,有的希望和创业者多交流,8个报告人的名片很快被新市民们索要一空。
8位创业成功者表示,看到大家有这么高的创业激情真的很高兴,以后有什么创业点子,可以随时打电话交流。
特别提示:
第二届新市民大学班招生报名已结束,请报名者明日(星期一)上午9时,带着身份证、钢笔到西安文理学院多媒体教学楼进行初试。西安文理学院位于太白南路168号,电子城西南侧。
他们是这样打拼成功的
创业人物和新市民分享创业经验
打破偏见,修脚也有大市场
报告人:刘尊众西安瑞德脚病修治所总经理
1998年,刘尊众从一个不能按时发工资的国有大厂辞职后自谋生路。他报了一个“脚病修治”培训班,认为有脚就有病,只要掌握了修治脚病技术,肯定能挣钱。
刘尊众的父亲对他主动下岗一事伤透了心,骂他丢先人!刘尊众则想,就是因为这个行当被人看不起,才要学好。
进入“脚病修治”培训班后,因为生活拮据,他在班里只吃馒头和咸菜。练刀功时,别人用一把1.5元的一次性木筷来练习,他用的是从各餐馆捡来的用过的木筷。几年苦学,他成为修脚手艺最好的学生。
学成后,刘尊众开了个小店,三个月后,他终于打出了名气,赚了4000多元钱,而那时,他们厂的主任每个月工资才500元,父亲这才开始理解刘尊众。如今,“瑞德”已发展为一家拥有7家直营分店的专业性脚病修治所。
找准项目,柿子饼里商机大
报告人:马丽西安市凯丽思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马丽原来开着一个小服装店,精心打理下,手里渐渐有了些积蓄。有一次在父亲的柿子饼店里,一外地顾客说:“柿子饼好吃,但保质期太短,很难带回去给家人品尝,有点遗憾。”马丽眼前一亮,这就是商机!她决定把传统的即食食品加工成方便可携带的产品,办个厂。
刚开始,马丽租了个倒闭的五金厂,没想到要把一个工业用途的五金厂改变成一个卫生达标的食品工厂,要多付出几倍的钱。但要想使即食的柿子饼变成方便可携带的产品,还要解决真空保鲜的问题。在一次次失败的实验中,一堆堆原料被倒掉,她哭了好几次,后来在陕西师大食品系教授的指导下,保质期终于达到180天。目前,马丽的公司年产值已经达到了五六百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