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此之前,裴元虎已经感觉到影像行业的衰退,裴元虎向公司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议和商业模式,“那时候我就想建立“造相馆”这种模式,我认为照片不再是是拍的而是制作,这个我在国内也申请了专利,包括名字。图片从拍摄重点转移为制作,造相馆为顾客提供附加价值。”
当时的意见被柯美采纳了,并且获得了在日本总部和世界各地的负责人都认可,公司也考虑推进。但是由于柯美在其他市场下滑得太快,已经无力回天。当裴元虎在贡献了自己所有的创意和改良方案仍然无法挽回局面,离开就成了一个时间问题。
“我再继续做下去,也许通过努力可以做到部长这样的位子,我已经能看到我的未来了,这可能就是我的人生了。而我再次回到原点,也许前面的路我还看不太清楚,但这就是一种挑战。而现在这个原点已经和我刚刚就业和刚到日本的时候不同了,我已经有了很多方面的积累。”
他用了五个月的时间闭门谢客,思考未来的方向以及为自己做好心里准备,面对创业后有可能面临的压力。
现在回头看柯美关闭影像业务这一动作,裴元虎感慨颇深,“当一个坏事出现时,它总是隐藏着机会给你的,没找到机会就是失败的。人一定要在失败的时候才能进化,失败时逮到机会就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可以说柯美的这一战略决策成就了裴元虎的创业,“虽然它倒掉了,但还是可以考虑有哪些东西可以重新利用起来的”。裴元虎选择的方向正是自己熟悉和看好的数码影像行业。
创业不需要纯理性
裴元虎对记者说,“我最不想放弃的就是彩扩行业。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背负的包袱太多,我走的时候,我们几十个代理说,‘老裴啊,你就这么走了,把我们扔下了’”。
这些话却深深影响了裴元虎,他内心觉得酸楚:“以前彩扩行业都是品牌带领彩扩店和代理店走的,他们不用思考,跟着品牌走就能赚钱,但是一旦品牌不做了,经过一年之后代理店都还在迷茫彷徨,就好像无头苍蝇找不到路”。
代理的困境也让裴元虎在创业时多了几分责任感,他希望再一次整合曾经这些资源,“重新带领大家走一条更好得路”。对柯美有着难以割舍感情的裴元虎,决定用老东家的产品——数码印刷设备去开拓新市场。
彩扩行业逐渐失去市场,裴元虎希望可以在图文数码印刷行业找到市场。目前,在这个行业里的商家大多靠的是B2B的商业模式,但是裴元虎看到,现在中国这一块的B2C市场潜大,而且涉足的人不多。全中国有1万8千家冲印店店,仅柯美自己就有2100多家店。“一年前,柯美像包袱一样把这些店给扔掉,我想把这些店从新捡起来变成财宝,重新整合后创立数码冲印店,而他们所需的设备仍然由柯美来提供”。
在市场扩展方面,裴元虎希望摆脱原来彩扩行业按需冲印的模式,尝试实现创需印刷。“很多用户不愿意把数码照片冲印出来,是因为我们没有提供附加价值,而我要通过数码印刷提供附加价值”。裴元虎现在踌躇满志。“柯美在全球3万多家店,现在都变成垃圾,如果我在中国成功了可以在全球去尝试,所以我提出这个概念以后柯美马上就支持我去做。”
实验第一站是中国,目前机器已经进入国内,设计方案已经完成,9月也对代理店的技术培训已经进入尾声了。说服代理店并非易事,但是凭借着曾经良好的合作关系,代理店愿意相信裴元虎并且跟着他再次一搏。
“我可能很狂妄,我说自己是影像行业的救世主,如果我都做不好,可能没有人能做的好了。但是我只有这样,有足够的信心才能让大家跟着你做,投入进来,” 裴元虎说。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要面临更多的挑战。经营和业务扩展上的压力,对于裴元虎而言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一旦开始实施就要迅速铺开,“要边走边考虑问题边做,你如果慢了可能你画的蓝海马上变成红海,被别人模仿了。当你这个梦想还没实现已经要开始找下一个蓝海了”。
但是裴元虎表示,新的挑战所带来的激情,远远比留在柯美的那些物质条件更吸引他,“20多岁前父母用绳子牵着,活动范围就在绳子半径内;进了公司就像放风筝,尽管你也能飞但总有根线牵着;现在能够变成自由的风筝的状态最好。我宁愿承受压力,也愿意这样换取我的人生价值”。
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着两个小女儿的裴元虎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一旦失败,受牵连的不仅是他自己而是一个家庭,然而,刚刚迈过抉择门槛的裴元虎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通常我们面临选择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上的,一是价值观,左右人生的就这两个方面。对你来说,你现在哪个是占主要的,如果认为经济对我来说是主要的,那我可以放弃我的价值观,寻找好的企业工资给我高的就可以,我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做”。他相信,随着自身境界的提升,一旦创业成功了物质的东西会随之而来。
“创业可能会很苦,很孤独,不被人所理解,没有同志,还有和你一样想法的人,那么此时更重要的或许就是坚持自己的选择”。裴元虎又补充道。
“20多岁前父母用绳子牵着,活动范围就在绳子半径内;进了公司就像放风筝,尽管你也能飞但总有根线牵着;现在能够变成自由的风筝的状态最好。我宁愿承受压力,也愿意这样换取我的人生价值”。裴元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