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的眼里,整个大地都是交易所;在这块土地上,他们除了要比自己的邻居富有以外,没有别的使命;生意控制了他们的全部思想,一种生意换成另一种生意,是他们唯一的休息;即使他们偶而没有考虑自己的生意,那也是想探听一下别人的生意做得怎样??”卡尔·马克思是这样描述犹太人的。如果我们把描述的主角换成中国的浙商,同样会有入木三分的效果。
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浙商也许是中国最热衷于交易的一群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热情得以在一代代浙商中薪火相传,从未间断。当我们对晋商和徽商的追寻只能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时,浙商却仍在接连不断地上演活着的传奇。
你会发现,在年过花甲的宗庆后还执着地跟外国资本讨价还价时,40多岁的李书福正在琢磨着怎样把廉价的汽车卖到非洲,而生于70年代的陈天桥则在考虑如何通过与惠普这样的跨国公司合作来优化自己的游戏产品?如果你想知道还有多少商业奇迹会在这个群体中发生,不妨关注一下他们中最年轻的分子——我们称之为第三代浙商,尽管目前,你暂时无法从福布斯富豪榜上找到他们的名字。
初露锋芒
一个21岁的年轻人能干什么?渡口网络总裁金津给出的答案非常特别。
1984年出生的金津有一个令大多数人都羡慕的家境,他的父亲金良顺是浙江精工集团董事长,手上控制着“轻纺城”、“长江股份”、“精工科技”3家上市公司,也因此在胡润百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典型的富家子弟,金津完全可以选择过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但是2005年,当时年仅21岁的金津认真考虑了自己的未来,决定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于是像其他渴望在高科技行业淘金的年轻人一样,投身自己喜爱的3D游戏行业。自己创业,当上了杭州渡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我父母所做的都是传统产业,尤其是近几年,投资量大,回报低。比如纺织、印染等这些都是传统企业,买一台机器就是500万元,但是这台机器要想产出些利润至少也要3~5年,再加上又不太好管,所以我觉得应该进入一个新的产业。”金津这样解释他的创业动机。
虽然创业资金大部分来自其父,但金津更愿意视之为一笔风险投资。“资本就像炸药包,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压力。”他说。在渡口网络的杭州总部,每个部门门口会贴上“桃花坞”、“星落湖”带有网游色彩的个性标牌,但室内装修可不像名字那样美轮美奂,都比较简单。
提到网络游戏产业,人们很容易想到第二代浙商的代表人物陈天桥。陈天桥的成功让人们习惯把盛大当做游戏行业的标杆。但与前辈对比,金津还是看到了自己公司的优势:“陈天桥他们创业时还没有想到后来的赢利,所以像盛大和九城的研发能力比较弱。如今他们花了很多钱在研发上,这样企业的运营成本比较高。”
而从一开始,金津就在自己的团队里配备了研发团队。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金津的公司自主研发的3D游戏《天机》很快就要上线,虽投入不菲,但根据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比起产出,投入并不算大”。现在,金津办公室的多功能一体机上经常能收从世界各地传来的合同样本,“在东南亚各国、日本、德国的协议都在草签,欧洲各国、巴西和印度是下一步的重点”。金津说,“达到上亿的收入,似乎并不太难”。
实际上,像金津这样初露锋芒的年轻浙商并不在少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甚至还为像他这样有志于创业的家族企业后代开设了一个特殊的班级“创业人才孵化班”,也称 “少帅班”。总结这个班的学员特征,我们可以为第三代浙商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如果说把像宗庆后、鲁冠球这些依靠在传统产业白手起家的浙商归为第一代,而把诸如陈天桥、马云这些依靠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而崛起的财富新贵归为第二代,那么现在这些出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深受互联网熏陶的年轻浙商可以算作是第三代浙商。
“毫无疑问,他们将是浙商的未来。”“创业人才孵化班”班主任邬家瑛对《新世纪周刊》说。在她看来,在这群20出头的年轻人身上,不仅传承了老一辈浙商的勤奋、勇气和眼光,同时他们还具备了与潮流接近的视野和知识储备。
据统计,在杭州软件业,80%以上的企业老板与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在他们当中,很多创业者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一笔启动资金,然后创办软件企业。靠着与生俱来的浙商基因与后天学习,带领企业迅速发展。
“在IT行业,新生代浙商显示的力量已可以与浙商在传统制造业中业绩相媲美。” 浙大网新董事长陈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