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标准化系统 “168”变身
但就在“168”餐厅经营得红红火火的时候,蔡达标又做了件一反常态的事情——停止扩张发展。
“原因很简单,我想做的不是2家、3家小店,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连锁餐厅,可是我当时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支持,这样下去,我不可能做大,所以我停下来思考。”
蔡达标发现,中餐之所以处于弱势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标准化体系和核心管理能力,而洋快餐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于是,蔡达标暂停了发展,开始与华南理工大学的几位教授一起研究标准化运作课题。
“磨刀不误砍柴工”,蔡达标的苦心没有白费,1997年,其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研发“电脑程控蒸汽柜”,运用蒸汽实现烹饪过程的同压、同温、同时,一举攻克“标准化”难关,实现“千份快餐同一口味、同一品质”。
1997年11月,蔡达标将“168”改名为“双种子”蒸品餐厅,第一家“双种子”落地东莞虎门镇文化宫,中式快餐业内首家完全实现“标准化”的快餐品牌诞生了。
从卖产品到卖文化
2002年时,蔡达标遇到了发展瓶颈。
虽然当时“双种子”蒸品餐厅拥有50多家连锁店,但产品价格始终卖不高,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营收。当时的蔡达标百思不得其解,颇为烦恼。
不过,蔡达标的思维始终是活跃和富有创意的,他带领董事会另外3个成员,自驾越野车,开始一个多月的全国市场考察。在途经了38个城市,行程近万公里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要从卖产品提升到卖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