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故事创富故事→新闻
    


华裔在美国创业150年回顾


cye.com.cn 时间:2008-4-10 9:35:29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我来说两句

  华裔在美国150年:回顾华人在美创业之甘苦今昔

  美国华人概况:为美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华裔属于最早移民美国的族裔之一,华人大批移民美国的历史至今横跨了一个半世纪。这150年的历史见证了华裔移民在新大陆顽强求生、艰辛创业,寻求新生活的不懈努力。 
 
   生长在美国的第二代华裔作家张纯如,在她出版的英文新书<<华裔在美国--一部叙事体历史>& gt;中,以纪实体历史的形式给我们细细讲述了华裔在美创业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故事。以下摘编了张纯如新书中的一些精彩细节,与读者一起回顾华人在美创业之甘苦今昔。

  1848年 -- 到“金山”去淘金

  华裔移民历史最早起于当加州发现了黄金,掀起淘金浪潮的1848年;最早的华裔移民来自广东省,千百乡村农民借债或卖身,漂洋过海 到“金山”去淘金。金山指的就是美国加州。从历史记载上看,1848年二月,也就是加州发现金矿消息传出的第二个月,两名中国男子及一名女子乘坐美国鹰号(American Eagle) 海轮,从广州(Canton) 横渡大洋抵达加州的三藩市,成为最早登陆并留居在“金山” 的华裔移民。随后两年,一波波的华人接踵而至,大部份人随即转往金矿Sutter’s Mill淘金去,少数留守城市的华人则聚集在三藩市当时的Dupont街及Sacramento街上,为淘金者逐渐形成后来的“唐人街” 。

  1850年之前,在美国的华人不足50人。1851年,就有2716华人为追逐拾金梦抵达了旧金山,1852年抵达加州的华裔淘金者激增至两万多人。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因淘金失败而从边远的矿区返回三藩市,留居在唐人街。三藩市因此被称为 Dai Fou ,广东话音“大埠”( 大城市) 。 1849年,第一家中餐馆开在Jackson街。

  古语有曰:民以食为天,这个最早的唐人街区内,最初的生意形态是服务华裔同胞的饭馆。1849年12月10日的San Francisco Daily Alta California日报上就报导了一个盛大的场面,约有300多名华人聚集在三藩市的Jackson街上一家店名为Canton的中餐厅共享晚餐。能吃上一顿中餐大约是这些漂洋过海、远离乡土的淘金者略解乡愁的唯一方式吧。喜欢吃中餐的不仅仅是华人。不久,许多白人淘金者也发现这种新奇的中国食物Chow Chows十分可口美味,这一发现鼓励了更多华人去开中餐馆来招待白人和其他淘金者。 1851年第一家华裔洗衣店开张除了开杂碎餐馆之外,早期华裔又注意到另一个服务行业 --代人洗衣。当时的白人都是雇请洗衣店来洗烫衣服。经营洗衣店能赚钱不少,但是却被认为是身份低下的职业,大多白人都不肖于经营。有的富裕的加州人干脆将衣服寄到香港去洗,一打衬衫的费用是十二美元,来回时间是四个月。夏威夷的洗衣馆很快以每打衬衫八元把生意抢了过来。1851年,李华(译音Wah Lee) 开起了旧金山第一间华人洗衣店,收费是五美金一打衬衫,而且高高悬挂起WASH’NG AND IRON’NG (洗衣烫衣) 的招牌招徕生意

  经营各式东方礼品的华裔店铺也逐渐散见街头,向过路的淘金者兜售瓷器花瓶、玉器、玉器雕刻、中国像棋、中国国画、中国茶具等。这些店面通常挂起闪烁的金字招牌,高悬红灯笼、红绸缎带来吸引路人目光。 开洗衣店不通英文? --划几个圆圈圈收费。

  为什么早期华裔移民偏好开洗衣店? 开洗衣店是自己创业的最快渠道,不需要开业资金-- 只要备有一块搓衣板、洗衣肥皂和一个烫衣铁斗;不需要特别技能 --只要有一双勤快的双手,就能开业。洗衣被视为低下的服务行业,其他白人不肖经营,而且有市场需求,所以华裔移民很快成为洗衣店行业的主力早期华裔移民都是单身男性,开洗衣店,连住房都解决了,就住在洗衣店后背的一个角落。日夜连续十多个小时洗衣、烫衣,以勤奋的体力劳作换来的收入远远高于在筑铁路或在农场做农工。开洗衣店的华裔有许多是没有文化的,更不谙英文。要如何向顾客收取洗衣费呢? 没问题,他们准备好几张纸,在每张纸上划出与银币大小相当的圆圈圈,大圆圈是half dollar 50¢ ,中圆圈是25¢ ,小圆圈是10¢。每次收费时,就将大圈、小圈的示意图递给客人看,客人按圈圈的大小及圈圈的个数来付钱。

  1853年 -- 都板街店租每月五百元

  1853年,由华裔开办的小商店已占据了旧金山的大半条都板街 (Dupont Street,大约是现在的Grant Street) ,这是市区内最佳的零售地段。这些店面都属于白人,租给白人店家,租金约每月$200,但租给华裔店主,则收高价租金$500。(编者按,1856年一位中等收入的白人月薪不足$50,按此折算,每月$500的租金应该相当于目前的$40,000) 。因此许多白人都争相将店面出租给华人谋求高利。

  1856年第一本中文商号索引发行

  1856年出版的一本书名为Oriental的中文商号索引,也许是美国最早的中文黄页簿,列出了33家货品商店,15名药剂师, 5间中药店,5家餐厅,5家理发店,5家肉铺,3家提供长期食宿的旅店(boarding homes) ,3间木材坊,3家裁缝店,2家打铁匠店,2家烤面包店,一木雕店(carver),一家篆印雕刻店,一个翻译官,以及一个代理美国货的经纪人。

  美国的第一种外语报纸是中文报纸

  当年来到旧金山的华人大多数是不识字的乡民,少数有文化者很快学会了英文,于是经营文书服务,为同胞代书家信及为商家作翻译。虽然远离中华乡土,但崇尚文化的华裔迫不及待地办起自己的报纸。最早的一份中文报是1854年在旧金山出版的Gold Hills News (<<金山新闻>>) ,两年之后,在Sacramento的唐人街(当时华裔称之为 “二埠” , 即 “第二唐人街”) 又多了一份中文报纸Chinese News (华文报) ,此时距离第一批华人抵达旧金山的1848年仅有六年时间。与美国其他早期移民族裔如德裔、法裔相比,华裔对自身文字的重视令美国史学家都惊叹。中文报纸因此也是美国社会的第一种外语报纸。

  十万华裔劳工筑铁路

  1865年,华裔移民的人数已增长到五万人(50,000) ,90%是青年男子。这些人来到 “金山” 已不是去淘金,而是去了修铁路。当时承包修筑铁路工程的Central Pacific公司最早主张雇用中国劳工,因为他们勤快、顺从、吃苦耐劳、工资低。最初雇用50名中国人,很快雇用更多当地华裔劳工,随后更是不断从中国广东直接征召华裔劳工来美,前后有10万华裔劳工参与了修筑美国铁路。

  华人修筑铁路的进度还是最快的,在1869年四月曾举行过一次筑路的速度测试,8名爱尔兰人与8名华人劳工联合操作,12小时45分钟内铺完了超出10英哩长的铁轨道。而白人劳工每天铺路进度只有一英哩。当时华裔劳工自带帐篷,住、吃都在工地,每天苦干12小时以上,每月每人只能领到工薪$30美元。白人劳工每月工薪约为$50美元。因此雇用华人劳工的承包商赚了大钱。而美国劳工阶层却认为中国人是竞争对象,抢了他们的饭碗。这也是其后1870-1880年代引发了美国的排华浪潮的主因之一。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BTV13日节目录制观众报名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