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一直做包,说不定到了今天,生意也很大了。”刘益谦回忆道,那时候箱包、服装的生意是很好做的,只要去广州进个货就可以,在上海也不愁没有销路,盈利模式比较简单。
他接触所谓的“投资”和“金融”,是从后来收购国库券开始的。“那时未上市的国库券是有打折的,并且利率超过10%,存在比较大的无风险套利空间。在国库券上我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后,在上海也开始有了股市这个东西。不过当时多数人不懂股票是个什么东西,更没有人会提‘市盈率’这类名词。”
在中国资本市场起步初期,一批人暴富了起来。刘益谦对此的感受是,当初很多人暴富,只能说是时代给了他们一个先富裕起来的机会,而后才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最早做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强的。做得早和做得好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只能说那些做得更好的人当时还没有出现。这些人一旦出现了,那些做得早的人如果没进步的话,很快就被淘汰了。当初的暴富者,落得惨淡下场的,也大有人在。”
在总结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时,刘益谦并不看重运气的因素。“一次两次可能说是运气。从我个人来说,该胆子大的时候,我比谁的胆子都大,但是胆子大必须建立在论证基础上,必须弄明白获利和风险之间孰大孰小。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刘益谦在采访中不止一次提到了这句话,并且也多次强调了“这并非是一句空话”。
“法人股”催生“新理益”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刘益谦,总会顺带提到让刘益谦声名鹊起的“法人股”和“新理益集团”,但鲜有人知“新理益”是刘益谦为“倒腾”法人股特意设立。现在“新理益”出现在诸多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而刚刚成立时,整个公司只有他自己,以及分别负责外联、财务和会计4个人。
“新理益”这个名字也是刘益谦亲自拟定的。“‘新’是‘新的时代’、‘理’是‘理念’、‘益’是‘收益’,连在一起就是,在新的时候,需要用新的理念来获得新的收益。”刘益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