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里的十年,鸿海大产能、低成本、高技术的竞争力,陆续从LG集团抢走苹果订单,成为思科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拿下索尼Play Station游戏机订单,英特尔奔腾四连接器订单。不可思议的是,2003年,鸿海还同时拿下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订单。
竞争:要做就做到最好
在手机和TFT-LCD领域,鸿海远不是一个先进入者。
早在1999年,各大厂商已经“为手机狂”时,郭台铭认为手机制造成本过高,一直按兵不动。
一直等到手机价格足够为大众接受时,郭台铭拿下国际前列数家手机厂商的巨量订单。两年过后,富士康国际从鸿海集团单独分离在香港上市,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
同样,在手机毛利往下走时,鸿海开始向TFT-LC和纳米技术进军,一举投入200多亿元,又从最后的进入者改头换面进入第一阵营。
郭台铭下一步又在想什么?他的下个行业布局又渐次展开,这几年,鸿海宣布投入1000万美元设立上海安心购,重启IT渠道扩张计划。
此前,鸿海通过旗下广宇转投资赛博数码布局内地零售渠道市场,目前已成长为内地三大3C产品零售商之一。在去年底内部高级主管会议上,郭台铭强调,“2009年将全力抢攻内地IT渠道市场”。
也在今年,郭台铭投资1亿元台币与讯联共同成立康联生医科技公司,突然切入生物科技。
还有一款未来的秘密武器——纳米技术,郭台铭在透露,纳米技术第一个商品化产品花了将近10年的研究时间,将会在很短时间内公布。
郭台铭的大行业图景正慢慢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