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
“这完全属于一错再错!”孙克武后悔当时没让儿子去康明斯公司。就是自己这个错误的阻拦,才“铸成”孙晨光要去养猪的“大错”。
“我反反复复想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最后觉得,不能专注的话,很难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孙晨光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回到家,都和家里人互相做工作,试图说服对方。
对于儿子的想法,孙克武坚决反对。“如果你儿子从小成绩总是前三名,清华读完再去美国学习,毕业能够拿到30万的年薪,你能同意他去养猪,你感觉他该去卖猪肉吗?”采访中,孙克武不断反问记者。
在孙克武看来,这条路不确定性太大,也和自己理想中儿子该有的前途,相去甚远。“这完全属于一错再错!”孙克武后悔当时没让儿子去康明斯公司,就是自己这个错误的阻拦,才“铸成”孙晨光要去养猪的“大错”。
与孙克武站在一边反对的,还有老伴李云珠,以及孙晨光的丈母娘和大舅子。
“谁不懂得‘家趁万贯,带毛的不算’这个道理呢,牲畜那东西一得病可能就是死一片,而且他学的是管理,养猪不就是放弃专业了?”李云珠说,“我们也算是苦口婆心了,为这事我们开了好多次家庭会议,一起劝他好好考虑一下,可这孩子太犟了。”
递交完辞呈,孙晨光突然有种空落落的感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晚上,很少去电影院的他,拉着妻子看了一场电影,但直到电影结束,他也没有记住名字和任何情节。
孙晨光最后向家里人摊牌时,看到实在不能影响儿子的决定,也为了表达自己对儿子养猪决定的不满,孙克武写了一句打油诗:清华海归去养猪,气的(得)老爸哇哇哭。
这幅字放在家里,孙晨光每次看到,心里总像打翻了五味瓶。“可能有些委屈,无奈,或者是心疼?我也说不太清。”
孙晨光的一些同事也很不理解。“我只能说很佩服他的决定,要知道他如果不走,可能会升职,而这个部门每年需要管理和指导的采购份额多达上千亿元。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离开。”孙晨光一位同事表示。
支持孙晨光的,只有他的妻子。理由很简单,只要老公做得开心就好,反正最差也就是重新回来打工。虽然每个月少了8000元收入,但由于家里平时用度节俭,她自己的工资也不低,所以没有影响生活质量。还有就是,孙晨光如果真的成功了,回报岂不是远远超过工资?
在清华同学陈晗看来,孙晨光的决定是他们清华同学中大多数人的梦想:自己创业该有多好,如果有机会,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这样选择,自己也不例外!如今在西南证券投行部工作的陈晗,甚至为孙晨光的企业做好了未来融资、上市的计划。
“有机食品”梦
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一个美国教授课堂上对“中国制造”产品的玩笑,让孙晨光觉得,如果有机会,应该让更多的中国人吃上最健康的食品。
养殖有机猪的想法,萌芽于美国读书期间。
2009年,孙晨光刚到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时候,恰逢国内三鹿奶粉事件爆发。而这一事件,正是因为供应链管理中,对上游供货商品质把握不严导致,所以被北卡当作经典案例剖析。“那段时间,我课外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往国内邮奶粉。”孙晨光说,国外同学对中国出现这样的事情非常不理解,认为给孩子吃的东西都敢造假,实在很可怕。
几天后,又一个事件彻底刺痛了孙晨光。一位全美知名会计学教授来到北卡授课,刚做完一个产品讲解会,教授的桌子上留下了几个可爱的奶牛小模型。正当教授一边授课,一边用手把玩模型的时候,无意中看了一眼模型的底部,然后像烫手一样将模型扔到了地上,口中说:“OH!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在场的外国同学纷纷大笑起来。几个中国同学感到受到莫大的侮辱,包括孙晨光在内的几个人都离开教室以示抗议。
“最后那个教授道歉了,他说这不过是开个玩笑。”孙晨光说,在校中国同学针对此事做了一个专门的讨论,大家都觉得如果有机会,应该让更多的中国人,吃上最健康的食品。
按照孙晨光的设想,有机猪肉仅是品牌中的一个小产品,如果有可能,慢慢他会琢磨生产有机蔬菜、有机鸡肉等更多的产品。“最理想化的状态,就是在国内建立一个专业的有机食品连锁超市。”孙晨光说,这只是一个梦想,现在还有点超前,他公司的对面就有一家这样的超市,但经营很惨淡。
另外,同样是辞职下海养猪的“北大才子”陈生,在广州饲养、经营“壹号土猪”成功的新闻,也鼓舞了孙晨光。他觉得,清华、北卡求学的经历,让自己开阔了视野。“汽车应该算是工业品中,对品质要求最高的一个行业,如果能把汽车企业的管理经验,尤其是供应链管理方面,用在饲料采购、养殖、宰杀、出售这些环节上,会体现得更加突出。
“养殖有机猪,对于猪的饮食非常讲究,你看到的这些食物,都是我们与周边农户订单种植,所有植物种植过程中没有农药,肥料也全部用我们自己的猪粪,饮水必须要没有污染和残留的深井水,进出猪场和猪舍都要有严格的消毒流程。”孙晨光说,猪和人是一样的,也要求住得干净,吃得健康,这样的猪肉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