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来,季琦认为自己从毕业直到携程创立之前这个阶段,做的是一种类似“打猎”一样的生意:“卖电脑和做系统集成,一个个订单去争取,一个个项目去打拼,要不停地销售、公关。打猎会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吃了这顿愁下顿,一直在奔波,努力维持着最基本的生存。因此,一直努力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1999年,携程的建立使得季琦终于得以脱离“打猎”的状态,进入了“种树”的阶段。他提到,“后来和几个朋友一起弄了个携程网。搭好框架,确立了行业地位,生意自然来了。平常也不用去喝酒应酬,维护好服务平台就行。这有点像种树。树种下,只要根基扎实了,树长得足够高,能够得到足够的阳光雨露,就可以享受它的果实了。”
但舒适的“种树”生活也并非他的理想,季琦在经营携程期间,又从看到了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巨大市场空间,于是决定介入这一领域,于2002年创立了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在他看来,经营如家则好比是“种庄稼”。“做经济型酒店,选址、装修、日常营业,有点像开荒种庄稼:在合适的位置选好地方,平整、播种,日常维护和料理,一季收割一次。要在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庄稼品种来种(选址和产品类型)。选错了,后期再辛苦也是徒劳。土地的平整和播种(设计、装修)也非常重要。如果开荒出来的地块是块‘漏地’(渗水、异味等隐性装修毛病) 不储水,那么水稻就会因为缺水而产量很低;要是播种过密(房间太小),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阳光和养分而营养不良;秧插得太稀(房间过大),又会影响产量。而日常的维护(日常经营)也非常重要,既要灌溉、施肥也要除草、灭虫害,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都会出问题。”
随后,季琦又将自己做酒店的热情和专业精神延续到了汉庭。2005年,季琦投入了大部分积蓄,创建了汉庭连锁酒店。汉庭品牌的定位经过了几次调整,2005年之初是为商务人士量身打造的中档连锁酒店。两年后,汉庭的品牌定位下移,如今则实行分品牌战略,分别推出了定价在150元以下,定位于时尚年轻白领和学生阶层的“海友客栈”;定价在150—200元,提供便捷住宿体验的“汉庭快捷”,以及定价在250-400元,定位于中高端精英商务人士的 “全季酒店”。
季琦在去年初给汉庭设定了一个相对稳健的发展目标:2010年新增60到70家,2011年则新增80到100家,到了2012年则新增100到 120家。旗下的三个品牌中,汉庭全季酒店、汉庭海友客栈以直营为主,汉庭快捷酒店的直营店和加盟店则按一定的比例保持平衡。同时,汉庭的战场依然还是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则以加盟为主。
在快速扩张盛行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这个发展速度不仅不能算大胆,甚至可以说是颇为“小农心态”。而在这个偏于保守的扩张计划背后,是将汉庭做到世界最优秀的酒店集团的目标,季琦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他开始进入“经营农庄”的心态。
从经营打猎、种树的生意到现代化的农庄,他意识到,经营遍布全国的连锁酒店,需要的是“大兵团作战、规模化运作,需要专业的管理,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支持”。比之以往,“种庄稼相对容易,种树技巧性强一些,但要做个大农庄,就非常难。尤其在中国这个长期都是农业社会的环境中,发展现代农业绝非易事,但这也正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