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曹国伟接任新浪CEO。
对曹国伟来说,权力更迭的意味似乎不那么明显:“不是说谁来选我做CEO,而是我要不要做的问题,如果我想做的话,一定是我做。实际上你做了CEO,承担的责任更大了。你不能说今天试一下,做得不好,我就走了。所以你必须想清楚,你愿不愿意扛下这个公司的未来。”
担任新浪CEO是有风险的,以前历任CEO——沙正治、王志东、茅道临、汪延,在业绩不好的时候,均难逃“两年”宿命。业界普遍认为,这与新浪分散的股权结构相关。
新浪10年
2009年5月,新浪微博推出。但当时最轰动业界的是新浪的MBO。2008年4月,“谋深似海,财技通天”的段永基卸任董事长,汪延代理董事长。在一些IT观察家看来,这意味着曹国伟彻底掌控了新浪全局,也为管理层的MBO提前扫清了障碍。
新浪MBO的契机始于2008年新浪和分众的合并案,因监管部门否定,并购并没有实现。江南春对曹国伟说,作为创始人,如果公司还是独立运作,他想在分众增持更多的股份。“这触动了我。”在江南春宣布增持分众股份的3年后,曹国伟宣布了新浪的MBO方案。新浪向其投资控股公司增发总价约为1.8亿美元的560万股普通股。他在给员工的邮件中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实现自己角色的转换,以一个创业者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未来。”
自此,以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真正在董事会掌握话语权,这也是中国互联网的首例MBO。“过去股权分散或者在股权上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对新浪长期战略的制定和部署是非常不利的,做CEO更多的也只是看近期利润,没法做长期布局。”
曹国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骨子里极其好胜。上初中的时候,他选择读上海最好的中学——上海中学,考大学时,又选择文科最难考的专业——复旦新闻系。毕业后跟女朋友一起出国,又选择美国排名第一的德州大学会计专业。
当然,曹国伟也并非神话人物,非常累的时候,也有退后一步的想法。他曾考虑离开,去做投资。但离开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觉得我对这个公司是有责任的,事实上,我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里面,很难走开。”
随着新浪MBO的成功,有评论认为,作为中国互联网界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曹国伟算得上是2009年互联网最大的赢家之一。
那一年10月16日,新浪和易居中国的合资公司——中国房产信息集团(以下简称易居)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逼近新浪,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浪。业内评价,MBO解决了新浪的历史问题,易居的上市则为新浪提供了未来。
再出发
微博推出两年后,终于引爆了中国互联网的潮流,新浪的股价上涨到100美元以上。《时代》称,2009年,新浪CEO曹国伟在形势并不是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抓住了机会,推出了新浪自己的微博。如今,新浪微博成为一项极具影响力的服务,曹国伟将其称为“Twitter和Facebook混合体”。今年2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量达到了1亿,用户群包括明星、运动员、学者、艺术家及普通网民。
曹国伟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转变成CEO的CFO,现在又变成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三次转身,背后的支撑力是什么?
2009年大年三十下午3点多,曹国伟还在办公室,他的助手刘运利想去跟老板打个招呼,然后回家。曹国伟有点喝多了,和刘运利聊了很长时间。时至今日,刘运利对曹国伟的话印象依然深刻——“其实很多事情一定要乐观地去面对。很多事情你着急,疯狂地去追求,不见得能得到。更多的时候,要认真,你只要认真去面对它。至于结果成也好,败也好,都不是你可控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你是在学习,要学会享受过程。”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