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要宽广”
1955年,阿莫林的叔叔决定给他这位21岁的侄子上一堂“人类地理学实践课程”——一场欧洲之旅,实际是让他到各国推销产品。
阿莫林只带了车票、领带和一些软木塞子的样品,就开始了旅程。他越走越远,即便当时被欧洲人看作不可理解的东欧,也成为他的旅行目的地。他还遍访了南美各国,1958年甚至去到了苏联。
旅途是最好的语言学校,至今,阿莫林仍会讲流利的法语(当时红酒界最重要的语言)、西班牙语以及一点英语。
依靠这一点,阿莫林成为家族企业的“外事大臣”,在那个交流和信息非常受限的时代,阿莫林用自己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市场。
他的年轻往往使合作伙伴感到震惊,继而开始钦佩这个敢于到处寻找、达成交易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这些经历直接影响到阿莫林日后的决策、生意,包括他的世界观和财富观。“你自己的地平线越宽广,对世界市场和机会的把握就会越深厚。”他说。
阿莫林创业的整个1950年代和1960年代,葡萄牙都处于法西斯独裁者——萨拉查政府的统治之下,国内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但走访世界各地的经历使阿莫林坚信葡萄牙最终将成为欧共体市场的一部分,而这一信念引导他不断扩大市场,改善工作条件和产品。
他的大部分决策都是在旅途中做出的。
在美国,他看到软木有更多的可能性:地板、墙纸、软木橡皮、汽车发动机垫片、家具装饰,甚至海军航空工业。阿莫林决心建立一个新的工厂,把当下软木塞工厂70%的废料利用起来。
新工厂的建立面临两个挑战,一个是家族的绝大部分股权依旧由叔叔所有,而他不赞成这一计划。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体制的障碍——能获得发展的私人企业只能是那些接近政治权力的人。
尽管如此,阿莫林依旧决定推进计划。在官僚们数次严格审查和讨论后,阿莫林最终获得执照,新工厂于1963年落成。他通过分享股权的方法,赢得了家族上一辈的支持。
1960年代的葡萄牙,人力成本极低,工作条件很差。游历各地的见识,使阿莫林在葡萄牙最早革新了“工厂”概念。他给工人们开出比平均水平高10%的工资,而且提供食堂、廉价房屋和健康保险,并鼓励工人开展体育和文化活动。
不仅如此,阿莫林还从维也纳找来了其家族曾经收养的两个澳大利亚的二战难民,负责管理公司到东欧、德语国家的产品出口,这两人后来为阿莫林家族服务了近30年。
当葡萄牙和这些国家在外交上遇到问题的时候,阿莫林家族的软木产品依旧出口到了欧洲的共产主义国家、苏联甚至中国。
1974年葡萄牙爆发康乃馨革命,左翼政府掌权。这场持续了两年的政治风波给葡萄牙工业带来巨大打击。一些政客趁机觊觎如软木等支柱产业。当时葡萄牙的另一家大型软木家族企业被政府“接管”,直到1989年才归还。
阿莫林家族企业也差点被收归国有,但最后幸免于难。阿莫林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开始大量购买土地和进行投资。1978年,阿莫林在一片其被剥夺了所有权的土地上,种植了栎树。当时没人能够理解,直到2007年第一批树皮成熟,人们才意识到阿莫林的远见卓识。
用于生产软木的栎树,平均的生命周期是150到200年,而栎树皮每隔十年才能采割一次。它给人类创造的财富,要经过漫长的自然生长期的等待。
这种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教给了阿莫林另一个看世界的重要角度——站在未来决策现在。“对我而言,‘明天’就是25年到30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