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课堂创业箴言→新闻
    


“康师傅”兄弟创业的成功启示


cye.com.cn 时间:2007-3-1 11:51:22 来源:世界品牌实验室 作者: 我来说两句

  康师傅第一战为什么成功?

  产品突破、广告突破,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功企业的典型操作模式,也是营销的主流方向。康师傅进入方便面行业,一开始就把握了主流方向。

  当时内地的方便面市场呈现两极化:一极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质量很差;另一极是进口面,质量很好,但价格贵,五六元钱一碗,普通大陆人根本消费不起。看到这种市场情况,魏应行想:如果有一种方便面物美价廉,一定很有市场。于是决定生产这种方便面,并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

  名称起好了,产品档次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确定口味了。怎样开发符合内地人口味的方便面呢?康师傅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和调查发现:内地人口味偏重,而且比较偏爱牛肉,于是决定把“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考虑到内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后把售价定在1.98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康师傅的广告宣传也全面铺开。1992年,当国内企业还没有很强的广告意识,康师傅的年广告支出就达到了3000万元。当时大陆的电视广告费用相当便宜,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插播广告只需500元人民币。为了将一句“好味道是吃出来的”的广告词铺满大江南北,康师傅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每年的广告投入从不低于1亿元。康师傅认为“广告就像朋友,你不打招呼,人家就把你淡忘了”。

  包装漂亮、广告凶猛的康师傅一经推出便立即打响,并掀起一阵抢购狂潮。康师傅公司门口甚至一度出现批发商排长队、一麻袋一麻袋订货的罕见场面。在市场的推动下,康师傅的生产规模迅速膨胀,在几经失败之后,魏应行终于第一次尝到了投资内地的甜头。

  康师傅第二战为什么成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从缺短经济快速过渡到过剩经济。市场突变,几乎让所有的企业慌了手脚。这是考验企业适应能力的最好时机,因为只有在“逆境”顽强生存下去的企业才具备永续经营的资格。康师傅在此时做了一个重大决策,果断地砍掉省级“大户”,市场重心下移至地市,以地市为营销的起点,受控经销商设到县。康师傅是第一批做出市场重心下移决策的企业,而第一批企业都冒着极大的风险。因为传统“大户”要砍掉,地市级市场网络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如果出现衔接问题,企业就可能崩盘。

  市场重心下沉,砍掉大户。这是1997年后的主流营销方向,康师傅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再次把握了营销的方向。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4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BTV13日节目录制观众报名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