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持续成功
对任何企业做这样的判断都要冒极大的风险,即使对GE也是如此,更何况康师傅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希望通过对持续成功企业的研究,发现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基因,而不是经验。我认为,在企业永续经营方面,康师傅确实是一个杰出的范例。
第一,康师傅是适应市场变化程度极高的企业,几乎每次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康师傅都率先做出反应。康师傅在营销变革期的市场动作,几乎已经成为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风向标。
第二,康师傅成功地进行了品牌延伸,拓宽了业务层面,显示它在核心产业饱和时向其他产业延伸的能力极强,因为永续经营的企业绝不会随着产业的饱和而停止增长,更不会随着产业的消亡而消失。
第三,康师傅已经进入系统营销阶段,它已经不再依靠单项因素竞争。不同数量级的竞争对手已经无法模仿它。中国企业的成功遵循着这样的逻辑:创业企业的成功,通常擅长运作单一营销要素取得市场突破,甚至可以把单一营销要素发挥至极致;企业的持续成功,则依赖系统营销要素,没有明显的破绽。
弱势企业脱颖而出,通常带有强烈的个性。弱势企业由于不具备全面竞争优势,因此,只有张扬个性,发挥优势。比如,丝宝之所以能够在强势竞争者宝洁的阴影下突围,就是因为把终端销售做到极致,发挥了个性优势。纳爱斯之所以能够在销售总量上超越宝洁,也是因为在低端产品和农村市场做到了极致。
如果我们把脱颖而出的企业称为单项冠军,则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全能冠军。如同攻城战一样,攻城成功只需要突破一点即可,守城成功则需要万无一失。丝宝虽然把终端销售做到了极致,奇强曾经把农村市场做到了极致,但这只能保证它们脱颖而出,并不能保证它们能够善终。为什么在重庆奥妮、山西奇强、武汉丝宝、浙江纳爱斯的轮番冲击之下,甚至在某个阶段还稍落下风的宝洁,毅然屹立不倒,而其他企业却只风光一时,就因为其他企业只是单项冠军,而宝洁是全能冠军。
脱颖而出的竞争思维与永续经营的竞争思维完全不同。可惜,中国大多数本土企业陶醉于脱颖而出的成功喜悦之中,以为还是“靠这两把刷子”同样能够永续经营。
第四,康师傅已经非常成熟,既不像一些刚出道的企业那样有股“谁也不服”的劲头,也没有一些小有成功的企业那样有股“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气概。康师傅虽然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领头羊,但它并不是一个特别张扬的企业。内敛,可能是成熟的一种表现。因此,中国企业在前一段时间陷入了一场是细节决成败或者是战略决定成败的争论时,康师傅在快销品营销界的持续成功,无疑说明了这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