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山东省滨州市的青年创业电视大赛,有幸出任总决赛评委。通过对几位决赛选手的接触,归纳了几条初创业者常见的创业误区,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创业不等于赚钱。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都会把赚钱盈利作为创业的目标,且认为如果不是为了赚钱为什么创业?创业一定要追求盈利的,但盈利不代表创业的全部。
创业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你选择了创业,就是选择了像所有创业者一样生活。创业会成为你生活的全部,无论吃饭、睡觉、你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和创业相联系;你的家人无论情愿还是不情愿,都会和你的创业联系在一起。所以,选择创业,首先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赚钱是一种结果,导致结果的原因是清晰合理的商业模式和脚踏实地的行动。想赚钱不一定能赚到钱,找到对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对,赚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赚钱的方式有很多,有合理和不合理的方式,有道德和不道德的方式,有合法和不合法的方式,创业者要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竞争不等于你死我活。
创业离不开竞争,商业社会中的竞争激烈而残酷。但多少年来的商业实践都证明,欲置对手于死地而后快的竞争最终也将把自己拖入死地。现代的商业社会从竞争走向竞合,学会尊重对手,无论自己有多么大的竞争优势,懂得给对手留有生存的空间和起码的尊严,才能让自己活的安全并赢得对手的尊重。
三、连锁不等于开店。
很多初创业者选择连锁作为做大做强的首选方式,强调扩张速度的重要性。连锁的核心在于标准化,在于流程的设计。之所以强调开店的速度,说明没有核心的优势和竞争门槛,所以害怕市场的模仿者出现。史玉柱先生说的好,“试点市场快不得,全国市场慢不得”。不急于多开店,先致力于开好店,在很多情况下,慢就是快。基础不牢,连锁的结果一定是连而不锁。
四、人才不等于好员工。
许多创业者强调团队成员的优秀和难得,姑且不论这些人才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说是人中龙凤,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企业的规模和成长速度如果不能匹配优秀人才的才能施展空间,对双方都是一种痛苦。所以,初创业者不要迷恋博士和专家,选人时更多关注两点:适应性和互补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