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找钱,忙着做产品……创业型企业在诞生伊始总有那么多十万火急的难题要处理。不先活下来何谈日后发展?于是,管理被认为是后续日程之事,推迟、再推迟。
但事实上,根据美国邓白氏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对小企业的调查发现:管理问题是造成经营失败的首要原因。而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正是缺乏管理能力和技巧,以及各种各样的管理不当。
与成熟企业的管理者不同,创业者更多时候面对的是不确定性问题,需要从不确定性中把握机会。大公司更多是用资源换资源,采用流程化管理,而创业企业,要的则是扁平化、灵活和速度,“尤其在今天的信息社会,更多要强调的是创新和速度。社会变化要求管理模式创新,这对创业型企业而言,更为突出。”南开大学商学院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教授对《中外管理》说。看来创业中,不但很需要管理,而且需要独特性的管理。
看似不能管理的创业管理
也许让人惊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种大企业通行的职能管理,以及稳定性连续生产的专业化管理,新创建企业绝不能照搬,否则必死无疑。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在创业型企业诞生之初,是很难有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的,而且事实上,也必须没有。因为控制系统的建立自然会加大成本,创业企业通常很难承受。而更重要的是,控制系统会降低效率,让企业失去活力。而这正是创业企业最初最为关键的竞争力。
但是,企业总是需要掌控的,怎么办?用信任关系来代替控制系统。这种信任或者来自血缘关系,或者要靠创业者发挥个人魅力来在团队之中建立。
同样的,和成熟企业更该鼓励授权相反,创业企业反而并不适合尽快授权,“因为在没有控制系统的情况下,授权容易导致失控,甚至导致创业失败。”张玉利说。在他看来,也正因此,建立一种基于团队的工作方式,对创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相比个人创业而言,团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要高很多的原因。因为团队创业能够整合资源,包括信息的获取,而且团队当中的资源和技能可以产生互补的作用。比如:创业团队中有人擅长技术,有人擅长市场,二者结合往往能给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力。
看上去似乎是个悖论,当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必须进行管理的规范化。“很多公司为什么会死掉?他把大量的事务当成例外来管理。”张玉利说。他认为,创业型企业的一个最常见问题莫过于老板成了“一支笔”。任何决策都要他一个人签字,曾经作为推动企业创业和发展动力的创始人,最后往往变成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往往成也萧何,败也箫何。因此,如何针对新创企业建立成本低廉、具有灵活性而且有效的控制系统,就成为创业企业特别需要关注的管理问题。
“老手”创业的利弊
创业的那种痛并快乐着的魅力,常常无可阻挡。不少创业者在经历了一次创业之后,往往身不由己地倾注到又一次创业中。这些人的优势自不必说,首先他已经拥有了声誉,这种声誉可能建立在无形资产的基础上,比如:对市场的了解,以及社会网络等。这显然更有助于其进行融资,以及雇用到熟练员工。而因为已经有了比较强的外部网络关系,这种创业老手发现和识别机会的能力通常也更强。当被问到那种从一个创业团队分离出来,又自己开始新创业的人,是不是在吸引风投上会加分时,乾龙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查立直白地反问:“为什么不?”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