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创业
知识型
采访对象:毛先生
创业方式:风险投资的高新
技术企业
个人资产:保密
创业历程:6年
创业年龄:33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留学热,为大洋彼岸送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国留学生。至今,在美国硅谷的程序员中,数量最多的是中国人,其次是俄罗斯人和印度人,而美国本土的软件工程师只能排到很靠后的位置。
很多留学生满足于在硅谷的大公司如微软、英特尔、思科或者甲骨文中占有一个研发主管的位置,可以享受期权激励、可以有自己的别墅、供两辆车、生三四个孩子,回国时享受亲戚和朋友众星捧月的感觉。
然而,当时很少有人能看到,20年后的中国会是21世纪世界上移动电话用户数、PC用户数和电子商务产业规模的第一大国和第一大市场,而其中最早的一批觉醒者,凭借优秀的技术实力,创造了荣盛的事业,如毕业于MIT的张朝阳、毕业于纽约州立 大学的李彦宏,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本土的陈天桥,也登上了首富榜。
毛先生准备回国创业的时候,正是百度上市之后的两周年。当时,这家公司创造了纳斯达克成立以来首日股票涨幅最高的独家纪录,百度的成功让无数留学生踏上了归国创业的道路。一时间,风险投资、商业计划书和IPO(首次上市募集)成为具有技术背景的海归最热衷讨论的话题。
毛先生在回国之前,已经有过创业的经历。那是在2000年前后,互联网第一次泡沫在美国还没有破灭的时候。当时,毛先生利用自己打工积攒下来的钱,创办了一家专门自动搜索各大电子商务网站的特价信息的网站,有一家大公司准备收购,开出了1200万美元的高价。然而,不到三个月,这家收购公司自己的股价就已经跌到了谷底,毛先生的第一次创业也就成了泡影,之后他在美国又打了6年工。
“第一次创业给我留下了三个教训:第一是没有技术门槛的网站不要做,因为很快有大网站会复制你;第二是没有明确商业模式的网站不能做;第三就是不能填补某项技术空白的创业不能做。”毛先生告诉记者。
在一次归国的考察中,毛先生发现了一个数据,当时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数已经接近用电脑上网的用户,而电脑上网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手机上网的市场还非常庞大。
这一次,毛先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发现,当时的手机虽然能上网,但由于3G还没有普及,网速很慢。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大多只能浏览WAP页面,上网体验远不如用电脑上网的用户。为此,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让手机上网的体验无限接近于电脑呢?
很幸运的是,他的这次创业找到了两个合作伙伴,一个是国内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和许多VC关系也很密切;另一个合作伙伴是一个大学时的同学,他开发了一项技术,可以把网页压缩掉90%的数据量,这样即使网络很慢,用户也可以比较流畅地访问电脑版网页。
毛先生最终和这两个合作伙伴谈定了合作,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加上技术股东,三方成立了一个移动互联网软件的供应平台。
“我觉得我们现在能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里面软件厂商的佼佼者,一个是我们的产品切合了市场的需要;另一个也是大环境使然,不但3G普及很快,而且像iPhone、Android这样硬件强大的移动平台迅速崛起,我们的软件有了最好的发展平台,”毛先生说,“由于掌握了这项核心技术,无论是嵌入其他移动互联网服务,还是通过自己的平台创造广告流量,我们都先行一步。”
目前,毛先生的计划是,能在3年内到纽交所上市,成为世界级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