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高科技创业公司成功站稳脚跟的背后,总有无数倒下的身影。一些最天才的创业者止步于产品问题,而另一些人虽然开局喜人,但终究虎头蛇尾,离目标太远。其他人尽管可能成功上市,但却无法实现持续的增长,当然最终也无法创造持续的价值。
实际上,市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科技公司可能有好几十家,而 100 亿美元以上的科技公司则屈指可数。但成功者一定都有共同的特质,胸怀大志的创业者也应努力学习现成的成功模式。
尽管公司经营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最简单的道路的确有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下面我们将论述生存的四大法则,当然这远不是生存的全部,但如果您可以秉持这四大法则,您的公司将会成为长期的赢家。
1.做好与做大同样重要
很多初期非常成功的公司发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延续以前的成功将会越来越困难,而不是更加容易。有时人们发现,以创始人为主导的初期销售业绩很难复制,因为招聘的销售人员不那么激情澎湃。而另一些时候,初期的需求其实并不代表整体市场的需求。不论罪魁祸首是什么,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增长越来越困难,保持稳定的前进步伐开始好比逆水行舟。
只有极少数的公司能随着规模的扩大变得越来越好。销售团队的效率提高,新客户越来越多,产品也越来越成熟。转换率、交易规模、回头客以及支持成本等关键指标都随着收入增长而改善。最终,利润率和股本回报率也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提高。
最近上市的 Workday (WDAY)就是一个例子。这家公司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利润率一直稳步提高。销售和市场推广成本、研发以及行政总务费用等项目占业务收入的比重一直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而呈下降趋势。另一个例子是,尽管最近面临一些挑战,但苹果公司 (Apple's)的股本回报率在过去五年中已经上升了 10%。
做大的同时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您想笑到最后,进行业务投入必不可少。它可能会长时期拖累增长——例如,在可以找到足以支持高效增长的充分成熟产品前,您可能需要放慢销售人员的招聘步伐——但长期的收获绝对值得这样做。
2.勇为牛首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想法虽然没什么不对,但长远的赢家却还是牛首。成为牛首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打入已有的大市场,二是新开创一个大市场。
当初,马克•贝尼奥夫建立 Salesforce.com并专注于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时,它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同时也存在一个市场龙头 Siebel Systems,后者在被甲骨文公司(Oracle)收购前,年收入已近高达 13 亿美元。建立 Salesforce.com,打造第一个真正的 SaaS 应用,贝尼奥夫成功打入 CRM 市场。今天的 Salesforce 年营业额已超过 30 亿美元,远远超过巅峰时期的 Siebel,但贝尼奥夫并不需要创造一个庞大的市场——它已经在那里,而他能够打入这个市场,并从一开始就占据领导位置。
相反,Google(Google)曾经建立了强大的搜索技术,但早期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盈利模式。当然,搜索营销 并不是 Google 的发明,它只是将市场再造,单凭一己之力,在短短 10 年时间里,就使搜索营销的市场规模增长了 20 倍。
如果您的公司也希望成为牛首,您的使命将是规划如何赢得重要的市场份额。如果市场不够大,就得规划如何推出新产品、或者侵占相邻市场来扩大市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