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遊戏规则
在分享股份利润方面,采取平均分配法所引发的争议和负面观感相对会比较少,因此建议最好先以均分法起草,再以个人的贡献度和加入时间为方向加以修改,记住一点:风险愈高,得到的报酬也该愈高。
记得在处里股权和员工认股权时都要以当初设定的“员工认股权协议”(vesting agreement)为准,这点绝无例外!“员工认股权协议”能让你依当初协定的内容分配股利,协议中声明获利者必须在公司待到一定时间才能享有报酬,网络上到处都有相关资讯,你可以随时上Google搜寻员工认股权协议的范本,在矽谷,一份典型的员工认股权协议会是一个长达5年(4年获利期+1年空窗期)的协议,你可以预先设定好配额,但在第一年内你不会有任何收穫,一年后,你将获得25%的股份,之后每个月可享有1/36的利润,直到协议到期或配额见底,你之所以要在创业前制订这个规则是因为:第一年是创始人最有可能翻脸走人的高峰期,而根据这项协议,他们的出走将使他们一无所获!这或许听来有些残酷,但确实是一个防止公司资本额波动的金钟罩,同时也保障了其他真正为公司打拼员工的权益,毕竟,若一个创始人连单单为公司奉献12个月的承诺都无法办到,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另外,请确保在招揽投资人之前就先行使你的“员工认股权协议”,别等到集资筹款后才开跑,否则投资人很可能要求你将时程重新归零,因为就连一间大公司也得花上至少3~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集资筹款上。
在雇用长期员工时,记得要将“聘雇用协议/契约”的内容讲清楚,以免最后公司的智慧财产遭滥用,你还得再掏钱把自己的心血赎回,你也可以先将薪水设定为 0 (因为公司也确实一毛钱都没有),但同时也订定条款,让公司在未来获利时提供一份合理的薪资报酬,如此一来,你便可跳过和员工交易公司头衔、职务、薪资的问题,这招算是一个小撇步,相信我,我看过太多创始人毁在这一步,他们过度追求一份保险的财务数据,最终落得寸步难行的下场,建议你别太专注在这个小地方上,试着理性思考,对你最有利的是你的股份,而非薪资。
在公司进行合组时,记得随时把“创始人权益”带在身边,千万别心血来潮地又和其他人制定了超出当初“员工认股权协议”条款以外的协议,这样即使公司赚了钱,你很有可能还得掏一大笔钱把股份买回来。
雇用对的人才
雇用比你聪明的人、给他们一份优渥的薪水会是个好方法,网罗那些拥有PhD头衔:“贫困poor”、“求知若饥hungry”、“有强烈动机driven”的人才,并时时奖许他们;在雇用新人时最好精挑细选,汰除不适任员工则要眼快手明,比起经验老道的外来客,我反倒偏好雇用一个机灵、有技术、怀抱热诚、好学、为人随和的24岁年轻人担任副总裁,你可以先让他们从职位不高的工作做起,再依工作表现提拔他们,这能替公司省下不少麻烦。
一家企业通常会依公司当前的市场价值制定认购权证,给予员工认股权,如此一来员工就不必被课税,也能获利,但这也依据不同国家的课税标准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制定标准上也会因地而异,然而,只要你能担保,让大家在未来的流动性风险危机下都能分一杯羹就准没错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