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收获,朱江争取到了过去的一个合作伙伴,为他的美微传媒注资100万元,这笔钱真是杯水车薪。“我再不想点办法,融资这事儿就无休止地停滞了。”
9月底,朱江开始琢磨另辟蹊径,他把目光瞄向了微博。朱江有12万粉丝——自述没干过“买粉”的事,他想看看里面有多少人可以给予支持,其时,互联网圈已在讨论美国网站Kickstarter的“众筹”模式。于是, 一个大胆的想法形成,朱江给自己的公司估值2000万,进行网络私募,在淘宝上出售公司的原始股,1元钱1股,一个股东最少认购150股。
朱江承认,当时的想法其实特别不靠谱:“这事特别虚,比如我给公司估值2000万,这个没有第三方评估或靠谱的商业模式支持,第一版招股说明书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因为全都是理想、梦想。我就先拿出2%的股份,预备筹集40万资金,心里觉得,弄个两三万热闹热闹就可以了。”
于是,朱江开始在微博上广而告之,同时在个人博客将自己过去经历介绍一遍,也认真地在淘宝开了一个店铺——认购者可以直接汇款到朱江的公司账户,也可通过淘宝网店认购股份。事情进展的顺利程度超过朱江的想象,第一次认购在10月5日启动,到10月10日公司的账户多了37万。
“很多人都告诉我,尽管去做,失败了也没什么,只要不拿钱去夜总会就行。”惊喜之余,朱江稍带幽怨:“我翻了下股东列表,那些原先喊着要支持我的朋友,就一个人认购。其他股东,我全都不认识。”
那么,素昧平生的股东们哪里冒出来的呢?
朱江:在微博与淘宝上卖股筹集创业资金
健忘的煤老板
“中国缺有想法的人,我看到这个想法的时候很受鼓舞,算是个骗子也认了
跑到深圳华强北后,朱江问那位做手机外壳批发的哥们:“怎么敢不认识就把钱投给我?
“第一,你的故事还算好听;第二,我其实还算了解你,因为一直关注你的微博,你做过什么工作,跳过几次槽;甚至每天的经历,包括在哪里吃饭我都很熟悉,看你还算靠谱。”生意人如是回答。
在给朱江投资的第一批股东中,并非所有人都是朱江的粉丝,比如上海的张原修。
如果不是这次网络众筹,1990年生人的张原修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和朱江发生任何联系——他和弟弟在浦东新区张杨路百脑汇电脑城设了一个柜台,为一些资金不太宽裕的公司提供网络维护和无线监控等技术服务,张原修如是形容自己:“刚创业的时候有激情,两年过去,觉得越做越没意思,我们有点技术,没有人脉,性格又内向,很难混得开,挣的钱也就够日常开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