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多数关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论,都假想存在一种绝对正确的管理方法。“卓越”“胜任”以及“最优做法”等理念的盛行就证明了这种理论在企业管理人员心中的牢固地位。在这种理念看来,企业的成功被视为遵循某个标准行事的回报。而对于巴菲特这样股神的思维和二八黄金法则的学习与研究有助于在商业上的成功
巴菲特的“反向思考法”
“我经常感觉到研究失败的商业案例比研究成功的商业案例更能给人教益。在我的公司里,我们着力研究人们为什么会误入歧途以及有些事情为什么行不通……如果让我在道琼斯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中挑选10只股票,我不会急于挑选,而是会挑出10只或15只业绩最差的股票,把它们拿出来当样品去研究。这是逆向法。先研究失败,然后再着手如何消除失败。——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
“人不是通过做对事情来学习的。做对了某件事,人们从中收获的成果只是验证了原先认知的正确性。这样做虽然有一些价值,但没有确定错误、纠正错误带来的价值多。”
——拉塞尔·艾可夫(Russell Ackoff)
成功的企业一般都会采用沃伦·巴菲特提倡的反向思考法。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企业总是能够纠正或规避困扰其他企业的多种错误。
一般而言,企业的失败有一些系统性的根源:
第一,失败的案例比成功的案例多,而且失败的案例往往有一些共同之处,因此失败的案例更容易汇总和分析。换句话讲,失败更具有模式化特征,因此更有规律可循,界定起来更容易。
第二,有效的管理可以被定义为“将管理不善降低到最低程度”。简而言之,优秀的管理者会避免系统性的陷阱、障碍和错误。这些归纳到一起,我们可以称之为“组织性失败”以及“管理偏见”。我们归纳总结了一张简明的图表,如下:
ba
厌恶损失
过于强调风险,以至于在可以接受的风险面前也犹豫不决。
过于自信
夸大个人能力,低估潜在威胁,导致预期过于乐观。
沉没成本效应
一项事业失败之后继续投入资金,宁愿损失更多,也不愿承认原先判断的失败。
从众本能
不愿独自冒险,在人云亦云中寻求安全。
心理会计
衡量一项投资时,依据的不是客观的优点,而是依据对投资建议的提出者的感情。
沉锚效应
看问题不全面,比如在评价一个企业时,依据的是过去的经营记录,而不是竞争潜力。
虚假同感
没有根据地假想其他人都会赞同你的观点,对于不力的证据置若罔闻。
时刻用80/20法则思考问题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公司中,超过一半的客户关系都不会带来盈利,30%到40%的客户关系只能带来微薄盈利,能够带来大部分盈利的客户关系通常只有10%到15%。”
——MAC集团(The MAC Group)
“80/20法则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不符合直觉但非常普遍的事实,即努力与回报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不均衡、不匹配。宇宙是不稳定的,但我们依然期待着原因与结果之比是平等的。”
——理查德·科赫(Richard Koch)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