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迅网是腾讯电商的领军公司,特别是在自营这块,用腾讯电商控股公司CEO吴宵光的话说,“易迅要成为未来QQ网购里面自营产品类别的承担者。”
易迅是由其创始人卜广齐一手卖给腾讯的。为什么要卖?是怎么选择的?
最近《中国经营报》记者姜蓉采访了卜广齐,他首次详尽披露了当年的融资历程。摘选如下:
2006年创业:小而美想法行不通
2006年,卜广齐和几个合伙人投资40万元成立了易迅,一年后,做了1000多万元销售额。现在回想起来,卜广齐觉得,当时易迅进入3C这个领域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2006年,京东单月销售额已经有千万级别,而京东前边还有个新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3C网站,要么背景比易迅好,要么是销售额比易迅大。
卜广齐创业时的想法是在数码3C领域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做出自己的特色和专业性。然而,市场发生着极速的变化。易迅创业一年后,京东已经开始拿到第一轮千万美元的融资,并开始迅速在品牌、流量、技术、物流上进行投入,在不同区域开疆拓土,并开始拓宽商品的品类。资本的助力使京东显示出强大的增长性。
此时,卜广齐的观念发生一些变化:早期做垂直B2C还有一些可渗透的空间。然而,竞争对手日益强大,一旦自己的垂直领域被别人覆盖,就会变得很艰难。好在市场机会还很大,当时电商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300%。卜广齐及时调整思路,不再追求只做一个垂直类的3C网站,而是把目标定位为一个未来能够覆盖更多的类目,并且能够在全国拓展的大型的电商网站。
VC难找,碰壁
卜广齐开始找VC聊。然而,聊了几轮下来,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中国B2C的网站都在亏损,所以估值的模式都是采用的是市销率(PS值)的方法,所以在市销率一致的情况下,营业额的差异代表着公司的估值差异。当时,京东的营业额已经是易迅的十倍。
“另外,VC投资时除了看一个企业成长速度、内部的精细化指标、未来发展空间,很重要一点,是要看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卜广齐表示,2008年,京东已经超过新蛋,除了这两家,亚马逊、甚至绿森数码都排在易迅之前。
“要让企业成长,驱动力是来自于资本,而资本的多少又是根据你的公司估值来确定,你的估值又是和你的营业额相关,而你的营业额又是和别人差十倍。这个时候,想通过拿VC的钱去与竞争对手竞争,还是很难的。”卜广齐表示。此路不通,卜广齐又在考虑其他的可能性。“融资的本质是拿钱。拿钱的核心的本质是获取更多的资源,比如人才、流量、货源等。”卜广齐发现,当时行业里面有资源的企业挺多的,恰巧2008年开始,许多有资源的传统企业跃跃欲试想要进入电商行业。审时度势之下,易迅决定放弃风险投资,转而寻找战略投资。
战略投资首找富士康,文化强势,再告吹
对于3C类电商网站来说,供应链资源直接决定了销售额和利润率。转向战略投资的卜广齐希望在产业链里寻找合适的“婆家”。最早来找易迅的是富士康,郭台铭亲自带团队来上海约了易迅的三个股东一起吃饭。卜广齐至今还记得:当时他们信誓旦旦地讲易迅与富士康合作是“给老虎插上一对翅膀”,而这也是后来富士康做飞虎乐购的概念之一。
然而,与富士康谈了几个回合后,卜广齐越来越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投资方,关键的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制造业是非常强调控制的一个产业,在他们的文化中,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一定要有很强的控制力,在某种意义上有些军队文化的感觉,军队文化最主要的就是流程和服从,这样的公司一旦控股,就肯定会全盘控制我们,而互联网公司的文化一般都是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力的。”卜广齐认为,如果富士康只是资本进来,让易迅独立发展,未来可能会更好,但是用战略控股的方式进入,恐怕不会有好的结果。因此,在控股问题上,卜广齐及其团队没有让步。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