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控制欲太强,估值不高,无进展
放弃富士康后,易迅又陆陆续续地与其他一些传统企业谈过融资,但最终卜广齐发现,这些传统企业的问题都差不多:欲望很强,愿意给出的估值不高,卜广齐的判断是,即便能够借力这些传统企业的一些供应链优势,再加上他们给的一些现金,也很难在行业里博弈。直到2008年底,易迅的融资基本没有什么进展。而此时,京东已经拿到了第二轮融资,加快了发展速度。
电商竞争从货源到流量:腾讯浮出水面
2009年春,卜广齐与创始股东们做新一年战略,并分析当年形势,从中发现了新的融资机会。2009年,互联网的巨头们开始关注电商。百度开始成立新的电商部门,腾讯也开始在电商领域有新的动作。
到了2009年,3C类B2C网站的竞争点也发生了变化。3C类电商最早是货源的竞争,从全国范围看,IT数码行业供应链上是不完善的。比如有些货在大城市有,在小城市并没有,这种渠道的差异化和不成熟带来了早期的电商发展机会。比如,在网上曾经一块显卡可以卖到三四千元,原因是有些地方买不到,只能通过网上买,B2C企业若做得很专业,利润就很好。随着行业发展,电商竞争力来自于商品的丰富度以及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供应链的能力,也就是说,B2C企业要有好货源同时又要有好的价格。此时,价格战开始在行业里初露端倪。
当行业处于拼货源的时代,基本不用做推广都能卖货。到了2009年前后,大量的电商开始涌入,流量变得越来越贵。原先获取一个新用户才几分钱,后来变几毛钱,再后来变成一块钱……用户的获取成本翻着倍地往上涨。卜广齐在当时对行业的判断是,在未来获取流量将是企业经营中开销的大头,要更加重视这方面的资源而不是货源的资源。因此,融资的方向也就变成了手握流量BAT。目标明确后,卜广齐把投资人排了序:最佳投资人是腾讯,其次是百度,最后是阿里。当时,阿里还没有将京东放在眼里,阿里与易迅接触更希望易迅来帮助阿里做物流体系,而不是B2C,而这又非易迅所愿。
向腾讯主动提出资本合作
2009年3月,腾讯的电商负责人、也是如今腾讯电商平台部总经理、易迅网的CMO顾思斌来上海找电商同行做交流,那时的腾讯还是想做一个模式更轻,未来包容性更大的一种开放性平台,顾思斌此行的目的也是寻找合作商家。
正想找腾讯融资,结果他们自己送上门来,已经有所“预谋”的卜广齐在发言时,单刀直入地表示,自己并不太看好这种简单的业务层面合作,B2C进入大平台其实不靠谱,原因是大家同床异梦。要合作,那就是更深入的在资本层面的合作。
卜广齐送出的“秋波”,给腾讯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腾讯很快组织了由吴宵光(腾讯电商控股公司CEO)带队的团队去上海参观了易迅的仓库。彼时,易迅的仓库只有8000多平方米,而且还空了一大块,条件简陋。不过,易迅团队给自己未来的“婆家”展示出的是创业精神以及对行业的了解Cye.com.cn。
吴宵光很坦率,他表示腾讯电商发展其实还没有那么清晰,方向上还需要更多的去探索。腾讯如果未来要真的投入到电商这个行业,不会用简单的风险投资的模式进来,最终还是希望易迅成为腾讯电商大平台的一部分。卜广齐也坦陈,那个时候自己也很犹豫,易迅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真的与腾讯合作了,就像孩子送给别人,门户都要变了,甚至连姓名都可能改了。犹豫的同时,他也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卜广齐一直相信一点:要想取之必先予之,要想得到腾讯资源的支持,还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然而,当时腾迅电商自身的发展战略还不是十分明晰,断断续续谈了一年,真到2009年底才决定投资易迅。首笔资金到账已经是2010年初了,第一笔投资腾讯并未控股,只是保留了后续投资的权利。如果说第一笔投资是“试婚”的话,那么腾迅于2010年后不断加大对易迅的投入,直至完成控股也是缘于彼此磨合的比较成功。
说到卖出易迅一事,卜广齐认为:创始人的价值不是控制一家公司,而是体现在对一家公司柔性的影响力。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