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部iPhone的毛利大概是60%,一个真品LV包的毛利是A货的几十倍。这个时代的定价方式已经改变,姑且称之为“体验定价”。
现在,我们越来越愿意为了一种体验而付钱。
例如,花钱请朋友看一场电影,花好几万块买一个包。其实,这种消费本质上是一种体验。你说一头牛值多少钱,一个包又值多少钱,如果把所有的皮扒下来能做多少个包?但是,背在身上感觉就不一样。因为它叫LV,叫爱马仕,因为郭美美曾经背过它。
这就是体验的价格。
关于体验我还可以举很多例子:
案例1: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是一家坚果食品网商,它的产品体验从你收到包裹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每一个包装坚果的箱子上都会贴着一段给快递的话,而且是手写体——“快递叔叔我要到我主人那了,你一定要轻拿轻放哦,如果你需要的话也可以直接购买”。打开包裹后会发现,每一包坚果都送了一个果壳袋,方便把果壳放在里面;打开坚果的包装袋后,每一个袋子里还有一个封口夹,可以把吃了一半但吃不完的坚果袋儿封住。令你想不到的还有,袋子里备好的擦手湿巾,方便吃之前不用洗手。
不要小看这些体验。
为此,我在微博上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它的创始人看完我的文章后就加了微信,我们专门就此交流过。他做了好多年的食品,去年三只松鼠坚果的销售额已达4000万元,今年超过1亿元。它的投资人在这篇文章下评论:“这个坚果本身并不是质量最好的坚果,是从一个坚果批发商那拿的货,然后进行包装,因为他是创业者,无法拿到最好的坚果,但他做出了最好的包装。”
后来,这个创始人在微信里给我回了一段话,他认为让“用户知道为什么”,比讲“我们认为为什么”重要得多。那篇文章所提的观点也正是产品要注意的。
所以,当这篇文章在微博转发达到8146条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首先,不是因为我的文章写得多好,或许只是这个事情打中了用户的某个需求,这才是思考逻辑。
其次,用户的关注点变了。以前用户关注的是坚果营养价值。这属于产品本身的炒作,大家都说自家的最好,用户已经麻木。但当这些包装做到最好时,大家会觉得它在用心做产品,而且能让人感受到。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它只在网上卖,一年销量就翻了一倍多。
这就是体验的时代。
案例2:台湾小吃
有一次我去台湾出差,看到小吃街上有一个半人高的冰激淋。老板说“你买一个”,我说“这么大”,他说“这是样品,肯定没这么大”。实际上最后的冰激凌确实很大。可能大家都吃过很多种口味的冰激淋,但可能没吃过这种样式的冰激淋,这就是营销体验的一种。
另一种是找美女来卖柠檬汁。柠檬汁的味道好不好喝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跟美女多说两句话。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