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一种体验。
又比如吃蛋糕。大家可能都吃过蛋糕,但谁吃过Hello kitty样式的?一个机器在小摊上不停地压,每个蛋糕都压制成Hello kitty的样子。当时排了很长的队,因为机器出了故障,现场压的很容易糊,会有点黑。老板立刻就说“如果你们要那种有点黑的,可以多给20个”。但没有一个人要20个的,就要这种完整的。它是一种吃的体验,蛋糕对你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Hello Kitty的样子,所以大家愿意继续排队等候这种体验。
还有一个例子印象很深刻。很多人都在街边买过西瓜吃,但吃的样子一定很狼狈,得切开了,蹲在路边吃,也不能随便扔西瓜皮。但台湾西瓜全都是去掉皮,切成一块一块,然后老板给你一个塑料袋和几根牙签,吃的时候不用丢西瓜皮,所以,在台湾吃水果会觉得很享受。
后来我总结:台北的小吃为什么这么有名?不是因为它用了哪一道秘方,而是它在不断增强用户的体验,且把每一个体验真正深入了下去。
案例3:老人手机
还有一个关于手机的例子,这是一个创业团队做的。他们只拿了一点点钱,做出了一款老人手机,刚上线,淘宝就好评如潮。
对老人来说,要习惯手机的左右键操作实在太麻烦,但这部老人机唯一的操作就是向上翻,没别的,图标巨大,界面简单。如果想加一个人进通讯录,老人不会打字,怎么办?拍张照片!拍完后,填上电话号码就完成了,回头翻通讯录时直接查看照片。老人没有年轻人那么多社会关系,很多时候就是家人、邻居几个朋友,所以通讯录只需往上翻,也不需要搜索。此外,手机里还安装了一个防骗手册、一个老黄历等实用小工具。
上次我跟雷军提这个的时候,他说我们也组织了一批人在做老人机,但看完这个产品,觉得自己做得太复杂了。就老人机那种简单性,能够简单到直接往上翻,挺了不起的。通常,我们一定会留这个、留那个,怕老人想这么用、那么用。
其实,这款手机硬件很一般,系统也一般,价格也就两三百块钱,在智能机大行其道的今天,它上线两个月,就卖了10多万台。对一个创业团队来说,非常了不起。
总结
讲完这些案例,我想说的是:前工业时代,最重要的一点是“供给平衡”。大家处在一个供需差不多的状况,因此,工业时代的特征叫“以我为主”。“我”生产了什么,就通过广告让“你”来买什么。在软件行业也是这样。十年前的软件,除了网络你没别的,即使IE的界面很复杂,也得手把手地学,没办法只能用它。
但是今天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供给过剩,人人都有,而且差别也不大。这个时候怎么办?就是谁的体验好,用户就用谁。谁在这个体验当中让用户感受到了,用户就选谁。
所以,我们不能纯粹用工业时代的思路解释当下的问题。工业时代是“我”投入了多少,“我”就产出多少,最后“我这个东西”值多少钱,要依据成本去决定。但在体验经济时代,如果没有用户体验,它就一分钱不值,而一旦有了体验,价格就会被高估,这也是为什么苹果、
三星现在卖得这么火。
要知道,体验经济的商业帝国正在拔地而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