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之时,正值神奇的58同城网站在美IPO,且不谈58海外上市和本文内容的直接连系,境外市场这块蛋糕才是关键所在。
托马斯·弗里德曼早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阐述的全球化浪潮,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愈演愈烈。世界是平的,互联网也是平的、没有边界的。不可否认,以BAT为首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也看准了“平”的互联网生态,始终保持着向海外扩张的紧凑节奏,但大佬们怎么做是一码事,新兴的创业者怎么做又是另一码事。
当技术和产品条件完备,本土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究竟该如何探究境外市场?
租车市场的创业者们已经开始试水了。市场需求的同质性,是租车服务行业迈出“跨境”拓展市场的一个前提条件。
第一关:“试验田”的选择
我想先举一个洋和尚的例子:来自美国的租车应用Uber,服务范围从美国辐射至欧洲、再到亚太地区的台北和新加坡。值得注意的是,Uber如今已经正式开通上海市场的服务。
Uber是怎么做上海市场的?笔者得到的反馈是,Uber立足点在上海的外国人群体,而且只支持高端车型和美金支付。这就有意思了,Uber尽管估值称达到近40亿美金,但其体量毕竟还只是一款智能手机应用,适应市场和规避风险才是试水初期的正经事。Uber进军上海的策略,可以归结为“用户”和“模式”的转移,看上去更像是上海外国人圈子的应用。
提供类似服务的本土App易到用车,也不安于本土市场了。据媒体报道,易到用车开通香港站服务似乎在表明这家公司的态度:布局海外。先来看看这家公司的背景:
成立时间:3年
主要的用户群体:商旅人群
市场规模:国内业务扩展到49座一二线城市;用户规模百万级(数据均来自公开资料)
香港,只是易到用车在大陆以外的地区试水的第一站,按照其CEO周航的说法,“香港站如果能够成功的话,易到将会更快速地覆盖到其他商务活跃度比较高的世界城市,比如东京、首尔,新加坡、雅加达甚至美国的城市。”
选择香港地区,最具有说服力的就是看城市发展程度高低。易到选择香港市场同Uber进军上海,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上海作为东亚金融中心之一,具备足够的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生态基础,而香港作为亚太国际化大都市,也非常适合易到积累海外市场运作经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