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组织架构梳理
在我自己的实践上,即便我一人提出的事情,也会和团队一起商量。我和我们的高管不断确认一个共识:这个平台终究是大家的,他们分管的各条线终究会成为他们自己的事业!
现在开会时我强迫自己只有最后的一票否决权。很多重要事项上把自己视同为顾问,决策一定是让高管团队得出,让相关的管理团队协商得出。我愿意为每件在流程上暴露出的事件买单,为他们交学费,让团队看到自己的问题存在在哪些方面,自己去找解决方案。
前两年公司还引进了顾问制度,一个是管理顾问,一个是财务顾问。用财务数据支持决策,是很重要的。但我们现有的财务人员无法做到很强的数据支持,而财务换人又会是很大的波折。最后找到的答案是:能用外脑用外脑,能用外包用外包!现在第三方服务如果使用得当,远胜过自己招人养人。
因为这两年团队不断瘦身,用小团队挑动大资源。比如市场部,公司对接的员工,主要工作是理解公司产品、文化、发展思路,然后向第三方团队发包。这样,我们对人才的要求就不用样样精通,招人难的问题也容易解决。
6、创始人的定位
我98年开始创业,从5个人、7个人做到几十人,上百人。不同阶段,创始人的职能定位是不一样的。从我们做传统企业为例,创业前两年必须能自己冲杀,把业务做出来;发展了以后就是带徒弟;再以后就是建组织架构,公司不断扩大。
创始人有多大的决心,能多少次重新定位自己,才能不断攀上新台阶。见过很多同行的企业家,几年后发展就停滞在某一个地方,而所停的位置就是他不再成长的地方。
7、对公司的定位
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进口专业净水品牌,提供水质全屋净化的完整解决方案。现在市场上大多数公司只有能力做一些小机器,真正有能力做好全屋净水的并不多。
无论是本土的净水企业(桶装水出身)切换到净水公司,还是专注一个二三线城市做贴牌产品的公司,或者是巨无霸家电企业涉水,一般都只能做到末端饮水机。我们真正的竞争品牌,也就不多的几家。因此我们去各地找寻代理商还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代理商能选择的好品牌并不多。
竞争永远存在,如果你能把绝大多数巨无霸企业摒除在自己玩的领域之外,切割出一个自己的蓝海市场,就是企业定位策略的成功!
企业如何执行决策
企业的决策没有对错,把一个决策执行到位更重要。
任何一个企业必须有主心骨,经过团队讨论得出的决策,团队必须坚决执行。物色团队时我非常强调这一点。
任何一个公司的决策,如果在团队、员工中没有威信,大家觉得股东层意见都有重大分歧,那么这个决策在形成之初就已经注定失败了!
决策权可以下放到高管、事业部老总,但不宜下放到基层,造成众说纷纭,无法统一。很多决策都可能是对的,但只能选一个。我的原则上,谁是实施的主导,就优先听谁的。你决策了我们全力以赴支持你,你要对这件事情负责。
对基层员工的建议,如果在他能力范围的一定听,但是如果他的建议超出了层级范围很多,提建议者常常会看不到背后的风险。就像马云说的,新进1-2年的员工对公司战略发展的意见肯定不能听。很多方法都对,能把一样东西做好已经很了不起。不追求表面上的民主。
企业决策经过民主讨论后,只能有一个声音。我们现在的决策权在高管层。高管团队形成决议后,自己分头做,协调出了问题则由我来解决。高层将任务分解到中层,中层扎扎实实落实到位。这样的梳理和执行到位,我们企业还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固化。
如何找到合伙人
合伙就是找合适的人,能一起做事的人。需要互补,但理念还是要一致。
我看到很多企业主对自己现在的高管很不满,常常是因为对方本来就不合适,只是现在才发现,因此企业主很痛苦,很不满。不合适不是指哪个人不好,只是不合适而已。
我们前两年也提拔了一些高官,中层,还有一些股改的对象。有人很有效,但也有一些人,这些激励方法无效。所以我认为这不是方法的问题,是“选人”的问题。
创业者固然要珍惜身边所有的人,但也要知道任何人都是可以放弃,不用执着不放的。创业者要真正懂得随缘和坚持是不矛盾的。
对于创始人,最重要的资源是时间。能够轻轻放下的事情,就不要浪费时间。企业的发展维系于创业人一身,真正全程创业大股东只有一个,最后一个依然要撑起一片天的人只能自己。企业家要学会做最重要的事。
对股改制度仍有疑惑?再看一下黑马营兄弟对李铭的提问。
【问答】
潘定国:如何设置股权?
李铭:股改对象拿大头,两年一改,超过利润基数的净利,大头分给员工,股东的精力放在复制扩大上。股改方案确立前,需要做测算表,平衡各方利益:多方均得益的方案才是好方案。
潘定国:员工是实股还是分红股?
李铭:开始的两年内,员工其实是分红股,但是分红股比例很高。实施两年后会有更准确的测算依据,并且能使公司销售业绩明显改善,从而在两年后可以考虑实股的改造。
如果一开始就令员工持实股,会有以下缺陷:
1、如果是老板送股份,送少了员工感觉不到,送多了老板受不了。
2、如果让员工出资购买,很多员工收入并高,买少了还是和企业没有关系,买多了员工也受不了。
很多员工两年内可以拿到十几万的分红,这对他们的刺激还是有的。总体是先迈小步,让各方都看到利益,有把握后再夯实股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