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纷纷为初创公司注资
很多大型公司开始为初创公司注资而非收购它们。最近,微软的Bing Fund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天使孵化器和创业加速器,旨在寻找那些专注于移动和网络体验行业的企业合伙人。2007年,微软还为Facebook投资了2.4亿美元,占公司1.6%的份额。上个月,戴尔宣布了创新者信用基金(Dell Innovators Credit Fund),斥资1亿美元和技术资源帮助Cye初创公司发展业务。去年,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宣布将为数字化商务初创公司投资1亿美元,助力这些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此外,Advance Publications为社交媒体营销公司Unified投资了1000万美元。很多公司如今的策略都是,在初创公司发展早期阶段进行注资,然后就可以获得一个新的合伙人和促进产品发展,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进行收购。
企业纷纷采用招募企业家入驻的模式
一般入驻企业家(Entrepreneurs In Residence Cye ,简称EIR)是指那些在商学院或风投企业任职的人。如今,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都采用招募入驻企业家的模式。为了保持领先地位,Google和戴尔旗下都招募了入驻企业家,并鼓励他们创业。自从5月以来,史黛西·布朗-菲博特就一直担任Google Ventures的驻点企业家。史黛西·布朗-菲博特本身并没有经营自己的公司,但她主导运营的产品有40多款,包括Google Search、Chrome和Google+。
英格丽德·范德维尔德是最新上任戴尔公司也是戴尔第一任驻点企业家。和史黛西不同,英格丽目前还担任Green Girl Energy公司的CEO、GLASS Forum的创建者、Ingrid Vanderveldt LLC的CEO和VH2 Energy Investments LLC的常务董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公司采用这种雇佣模式,特别是在收购和投资十分普遍的科技圈。EIR模式十分有前景,因为企业一般都懂得哪些初创公司值得投资,这样就可以吸引到新的初创公司加入自己的生态系统。
创业/内部创业项目能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业界专家认为,有30%的大型企业为内部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案例是来自于3M研发团队,他们制定了一个Bootlegging Policy公司政策,允许员工利用15%的时间研发有创意的项目。1987年,Art Fry利用这个项目成功地打造了便利贴。Google也有一个著名的80/20政策,允许每位开发人员皆可自由地将自己20%的时间用在打造对用户有利的产品上。Google很多成功的产品都是这个政策的副产品,比如Gmail、Google News 和AdSense。目前Gmail用户数量达4.25亿。截止2009年,Google旗下有一半的产品都归功于这个政策。
另一方面,Facebook也有自己的内部创业激励项目Hackathons,旨在激发工程师团队的力量来促使产品推陈出新。Hackathon被称作编程马拉松活动,在这里程序员聚集在一起协作开展软件相关的项目。如今Facebook举行的编程马拉松活动已经超过30次,Facebook 品牌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功能“赞”的按钮就是产生于其中一次马拉松活动。此外,还有微软的“Microsoft Garage”活动,它是一个基于公司内部鼓励创新的项目。
关于之前提到的普华永道举办的PowerPitch创新竞赛项目,它获得了公司全球3万名员工中60%人数的参与。本来公司预期是会产生100个创意,最终在首轮比赛中就收到了超过779个创意。公司表示,这些新创意帮助公司吸引到了新客户,并且为维护老客户也起到了作用。最重要的是,公司开始用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来开发新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外部投资自己的人才库,它们将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推进创新项目和进驻新的市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