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姜晓丹称,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身为总裁,他每月只有800元工资,而香港一家大公司给他开出了50万元的年薪,还承诺送他去美国读MBA,但他还是留在这个团队里继续创业。
对于成立公司一事,姜晓丹笑称有点“糊里糊涂”:“注册公司的时候,我们找了一家公司代理注册,信了人家说在某远郊区县有税收优惠等诸多好处,便将注册点设在了那个地方,后来才知道那儿的税收比海淀区还贵,而且与那里的政府机构打交道比客户还难,仅申请高科技企业和三减两免就让我们跑了无数的冤枉路。直到一年后,我们才将注册点迁到海淀区。”
公司成立后不久,就有单可以接了,但这时候他们正面临研究生毕业,准备答辩,所以压力很大。“毕业以后,大家全身心扑在公司上,研发能力增强,也多接一些单来做,公司规模开始扩大,从原来的十几个人扩大到二十几个人,在这期间,投入做新产品。”据汤涛说,他们那时候做公司不敢像现在的学生创业那么大张旗鼓,公司做了一年,学校和老师都被他们瞒得严严的。
没有收入,只有投入
姜晓丹说:“真正一头跌进商海之后,我才开始意识到做企业竟然是如此的艰难。在‘慧点’刚刚起步到逐渐发展壮大的那段时间里,艰辛的程度难以言表。”
“50万元的创业资本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不小的数目,但对于一个高科技企业,尤其是还处在研发期的企业而言却是微不足道的。这段时间没有收入,只有投入。开业购置设备和装修花去了5万元,每个月房租支出2万元,虽然我们每个月仅给股东800元的生活费,但工资杂费支出仍要3万多元,还有各种各样的支出……仅仅一年多的时间,1999年底公司便出现了一次严重的现金流断流。”
“虽然我们可以停发股东的工资,但员工工资可是一分钱也不能欠的呀!我还记得连续3个月,每个月支付工资的日子都成为我最黑暗的一天,我至今仍忘不了那段时间早上起来坐在床边,打电话向家人、向朋友四处借钱时,在我脑子里涌过的绝望和悲观的念头。”
融资困难重重
姜晓丹说:“痛定思痛,我明白了办企业的道理,明白了现金流之于企业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技术和资本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融资的过程是艰苦的,你需要迅速掌握包括企业战略、财务、人力资源等在内的大量的管理知识,并充分把握自己的优势,写成有足够说服力和可以执行的商业计划书。更重要的是,你要有充沛的体力和坚韧的意志去面对一个又一个挑剔的投资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