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软环境 上海仍有优势
上海社科院金融中心主任杨建文认为,尽管当初在争夺OTC市场的过程中,上海“败下阵来”,但是比起天津,上海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据杨建文分析,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上海已经积聚了大量金融机构和完整的金融体系,充分表现出利用和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
在杨建文看来,上海的金融发展优势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为区位优势,上海所处的长江流域是人口密度、经济活动密度和城市密度最高的地区,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聚集和扩展作用更易得到发挥;第二个优势则来自上海与国际的联系,其人流、物流、资金流乃至信息流、管理流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第三是上海已经形成了难以替代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相当程度上是跟着市场走的,上海已经集聚了众多的金融机构,这一点天津和深圳在短期内都很难复制。
4月11日,记者从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办了解到,陆家嘴正在逐步考虑金融贸易区东扩计划。在东扩后,浦东陆家嘴还将有200万平方米可提供给新设立的金融机构。据曹昱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浦东已经共有金融机构500余家,这与到2010年陆家嘴要容纳600家以上金融机构入驻的目标相差不远,现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的办公楼出租率已近满。
曹昱还透露,上海正在制定和实施新的金融发展战略,包括研究并推动金融创新试点,以及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合作和交流等。他认为,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除了引进金融机构、发展金融产品和建设合适的基础设施外,还得营造金融文化氛围。
借创业板 深圳获助力
自从内地和香港签订了CEPA条款之后,一大批香港金融机构都把内地总部设在了深圳。记者在日前获悉,生命人寿已经把总部注册地从上海迁往深圳,且总部的一些功能中心也将移往深圳。尽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称,只是一般性地将法定注册地迁往深圳,因为能够获得当地的财政支持,但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深圳创业板即将推出,一些金融包括非金融的机构将更加青睐深圳,因为可以借创业板在深圳上市。
深圳金融业最大的特点无疑是创新。27年来,深圳金融业勇当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开放中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中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的一百多项“第一”,使深圳金融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在介绍深圳金融发展思路的时候,深圳金融办主任李林如表示,随着香港和内地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深圳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且创业板的推出,会为深圳金融业创新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
刘维新表示,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海、深圳已经明显地成为了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两极,天津起步晚但速度快,将会成为第三极。在未来,中国将可能出现第四极甚至第五极,如重庆和成都当前正争夺西部金融中心,武汉极力想成为中部金融中心,届时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当然,这一过程可能将长达数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