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修行者所理解的少林文化推广
25日下午,阳光一如往日,照射到少林寺的各个角落,少林寺的僧人们也像往常一样,有的在习武、有的在念经、有的在坐禅、有的在守殿……
一位小沙弥走出佛堂,他告诉记者,他刚刚拜了拜佛,现在去演武厅研习少林功夫,他每天都在禅、武间修行,根本不知道有个“少林欢喜地”公司,也不知道“网上开店的事”,“不过我感觉,这个事情与我们少林寺僧人没有什么关系。”这位小沙弥说。
位年龄较大的僧人说,他知道少林欢喜地公司“网上开店”的事,也不能理解外界就此事对少林寺的质疑,“少林欢喜地公司的行为与少林寺没有直接关系,少林寺和少林寺的僧人并没有参与,这家公司可能会把少林文化的精粹或僧人悟道、悟佛的一些智慧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形式推向世人,但这也不可能影响到少林寺和我们这些僧人,我们照样每天潜心念佛、禅修苦行。”
在少林寺,除了僧人,还有很多没有出家的人,少林寺称之为“做事的修行人”。他们出于对佛教的虔诚、文化智慧的追求,一心为少林寺做事。
延河就是在为少林寺做事的人,他1996年开始研究佛教,2003年4月皈依少林方丈释永信门下,在少林寺潜心研究、挖掘、整理少林文化。
延河说,他虽然没有出家,但他一直是按照僧人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除了日常工作,诵经、坐禅也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在延河看来,修行无处不在,“我们在平时工作中的待人、接物也是修行,我们要时时刻刻关照自己,看自己的行为是否妥当,这本身也是一种修行。”延河说,在少林寺每天做着对佛教文化有帮助的事情,让他感到很有自豪感。
在延河这个“为少林寺做事的人”看来,很多人误读了少林寺,比如此次“少林寺网上开店”一事,是少林欢喜地公司在做,操作者不是少林寺。
“少林欢喜地公司以现代经营模式来推广少林文化,还是符合当代知识经济的规律,并且每一项文化的推广都是需要资本的,关键要看你的动机,佛教叫出发心,动机是向善的就好。少林欢喜地的目的就是推广少林文化,不是为了盈利。”延河说。
在热议声中,少林欢喜地公司回应称,开设网店就是为了让没有机会来少林寺的人,通过文字或实物来了解少林寺。
可以肯定的是,功夫爱好者无需像20年前那样,为学少林武功千里迢迢地赶到嵩山脚下了。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局限,少林寺从嵩山“搬”到了淘宝网,“搬”到了二亿多中国网民的身边。
古老寺院全球化时代的“修行之本”
25日下午,在方丈室内,释永信一边为记者沏茶一边指挥一个小沙弥处理一些寺院的事务,并不时从僧衣内拿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在如今的少林寺,电脑、网络、手机、汽车等现代化工具,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为僧人的修行、生活服务了。
10多年来,释永信利用少林文化这一特殊途径,先后率武僧表演团访问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进一步开启了少林文化的国际大门。
在经历了少林功夫世界巡演、商标官司、开办公司等试水后,释永信很快融入了全球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提出了申遗,开办网站,并要求僧众学习英语和上网,还做起了与好莱坞合拍少林功夫剧的电影梦……少林文化的革新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释永信的一个又一个的出世、入世修行行动,则在世俗的一片唏嘘声中变为现实。而少林寺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旧的庙宇被全面修复,新的庙宇气势恢弘,少林寺的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僧丁兴旺,游客满堂。少林寺迎来又一个鼎盛时期。
然而,在少林寺逐渐走向辉煌的道路上,释永信依然很坚定,“禅”才是少林寺之根、之本、之追求,他的愿望是有朝一日少林寺能够“禅师如林”。
在释永信的计划里,少林寺要发现更多的禅师苗子,还要建造一个条件更现代化的禅堂和一些闭关房,让其在里面安心修行,而他们的衣食住行则都由少林寺供应。
“参禅是禅宗僧人修行的根本。”释永信越来越多地提出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