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争中国外包业务市场
cye.com.cn
时间:2008-7-21 9:42:59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郭白岩 我来说两句 |
|
 |
|
争夺外包业务 重庆大学计算机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大四学生胡月华这几天不再往学校外面跑了,令人羡慕的是他现在和同系同学们正在学校里接受为期3个月的IT职业培训,这种培训是来自跨国公司设在校内的课程,并且是“免费的午餐”。在此之前,他们专业的学姐、学哥们一到大四就采用“散兵游击”方式进入当地软件开发公司实习。
现在情况有了变化,7月11日,重庆市信息产业局和惠普联合宣布,借助企业培训部的专业服务力量,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4所高校合作,实施“IT5000公益培训计划”,这种以政府挑头借助大型企业资源来培训本地人才的举动在我国各地城市间普遍多起来。
毋庸置疑,各地政府发展本地软件、服务外包最重要的是人才储备。我国著名企业战略专家、易中董事长宋新宇博士认为,以前很多地方政府竞相建设开发区主要是吸引制造业投资建厂,现在,建立科技产业园发展IT服务、软件外包成了各地政府间新的竞争方向。
在博弈中发现差异
我们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各个城市应该做哪一块,而不是大家都一窝蜂去抢同一块。 久利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总经理何永正博士,最近参加了在大连举行的“2008中国软件自主创新论坛”。他告诉记者,尽管地方政府都有不同的支持政策,但是寻找有潜力的本土软件公司投资依然很难。这里面包括的因素很多,其中软件架构师等人才的缺乏、中国软件的不成熟是关键。
在这种现象下,宋新宇博士认为,现在几乎所有的省、市甚至县、乡都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这将形成一个多方博弈、共同做多的局面。
实际上,软件产业的产业链条比较短,上游是人才,下游是市场,中间环节是企业。服务外包也有很多的分支,包括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商业流程外包),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信息技术外包)、 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知识流程外包)还有IT技术设施服务,如果各地都去挤BTO,结果就会形成各地政府纷争的局面。 宋新宇博士告诉记者,我们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各个城市应该做哪一块,而不是大家都一窝蜂去抢同一块。首先各地政府要根据自己城市的特点决定是否要介入竞争,如果有人才资源也要确定是以BPO、ITO还是KPO为主。
在这方面,大连是个很好的例子。大连选择了软件产业,但是并没有把软件产业定位为一种软件的开发而是从软件外包和服务外包做起。目前大连已经引进了200多家国外的大公司,其中有40家是世界500强公司。其次,宋新宇博士认为很多地方政府将个人所得税作为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但是,这里有一个底线的问题,不能一味的降低税收。何永正也同样认为,政府对投资企业免厂房租金没问题,个人所得税返还也没问题,从某种意义来讲,到一定的时候,专业化的服务可能比硬的支持和政策更具有吸引力。而只有将差异化定位好才能规避恶性竞争。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