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投资 百亿浙资河南倒腾土地
这或是部分浙江民营企业撤离进出口贸易和制造业的信号
在投资的冬天,商业嗅觉灵敏的浙江商人犹如一把火:炒房、炒煤、炒米……在当下股市跳水、楼市寒冷、市场普遍看空的情况下,浙商并没有纠缠于场面问题的争论,悄悄投入到一个新领域——“吃地”。
几经周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找到了一位“吃地”主角——蓝海(化名)。他来自浙江某地产经纪咨询公司,他是一名土地经纪人,我们常称之为线人或中介。
浙资涌入河南
到河南省安阳市探亲的马小姐惊讶地发现,老家旁边的一大片土地被人买走,现在全被指示牌围了起来。根据指示牌上透露的信息,这里要建一个现代化观光农业区和工业园区。
不只是安阳,河南省其他一些县市的招商局官员,也正忙着接待络绎不绝前来投资土地的客人。
比这些官员更忙碌的,则是像蓝海这样的经纪人。他的办公室访客不断,都是想买地的浙商。
蓝海透露,做这行的浙江商人,把中国的地产业务分为7大块:首先是泛珠区域;其次是长三角地区;第三个是环渤海圈;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三省排第四;第五极是中部地区;然后就是西南的成渝城市群;最后是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
今年以来,全国土地市场经历着一个特困时期。浙江游资陆续退出热点地区,悄然发动“北上”、“西进”计划。
时下,来找蓝海做评估的都是冲着中国地产的第五极——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而来的。据一位投资河南的浙江老板估算,目前在河南购买土地的浙江资本已经超过100亿元。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证实。
以项目换土地
蓝海说,“吃地战略”的第二个层面,是以这些区域的中心城市为据点,向二、三线城市推进。
这些非热点地区的城市发展往往滞后,本土企业自有资金较少,实力较弱,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所以,这些地方有迫切的引资需求。有些地方政府在土地方面给企业提供便利,甚至可能以行政划拨土地方式无偿给予。
记者获得确切消息,已有浙商开始参与河南等地的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租赁当地置换出来的农村集体土地来建设工业园区。
据称,利益模式有两种:一是改造完位居中心地段的旧城后,有一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可归投资人所有;二是通过参与建设,为拿别的土地搭建了官方桥梁。
往往联合“作战”
为何越来越多的浙商转向投资土地?或许这和他们自身面临的困境有关。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并以进出口贸易和制造业为主。但近两三年,中国的外贸业遇到一些困难,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负利润。如果不及时转移重心,亏损将越来越大。
蓝海说,中部地区的土地存量大,但由于规模大、总价高,当地开发商没有实力拿下。浙商常把资金和力量联合在一起,先一并吞下某个地块,然后内部再分。“我最近带领去河南、江西的客户购买的土地,少则几百亩,多则上千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