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与伦比的未来,是彻底超越过去自己津津乐道的所谓“盛世”,彻底告别自己数千年来治乱兴衰的周期律,通过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民精神的重塑、经济社会基础的再造,建设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的中国,迈向开放、法治的公民社会。
自信而不自傲,自豪而非自满,是因为我们民族从既往的成败荣辱中学会了理性,即便达到了一个曾经属于梦想的高度,也不会迷狂,不会发昏。北京奥运的成功固然让我们自信而乐观,但我们也深知,中国不能止步于奥运的成功。
因为,中国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仍然面临诸多难题,这些难题不会因奥运的成功而轻易化解;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某些难决的焦点,不会因为奥运的成功而可以绕过;国民素质虽然因奥运而大大提升,但不文明行为不会就此绝迹,国民胸怀虽因奥运而开阔,但褊狭也未必就不会死灰复燃。
解决难题,可乘奥运之势,然而奥运本身不能提供灵丹妙药。要创造无与伦比的未来,只能以更大的气魄与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就指出,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前景堪忧的情况下,“中国要争取独善其身,中国也有条件独善其身。”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内需潜力,有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关键是要通过改革将潜力变现。
事实上,已经有评论开始指出,奥运会之后中国会面临更多方面和更大的改革压力。“当人们再次回到拥挤不堪的车流中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当人们再次看不到蓝天白云,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时,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不仅仅是环保问题、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模式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发展模式问题。”环境问题还只是压力的一个方面,人们对公平公正的全面诉求,对公民社会的热切呼唤,都会因奥运而更加强烈。
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已经启示中国:积极主动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正是中国持续进步的奥秘。而北京奥运为了1 6天而筹备整整7年的经验,不仅是中国成功实现了一次自我精神洗涤,更是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经典范例。
这个范例对当前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无异于马上就能“支取”的精神财富,比如坚定的决心与意志,善待媒体包容异见,对规则的严格遵从,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奉献与协作相得益彰的志愿精神,等等。
能够“支取”这么多精神财富的中国,一个无与伦比的未来就不只是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