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销售还算乐观,但G手机面市后并没有出现I手机的排队抢购现象,被命名为Dream的G1手机,在外形设计上没有开创性的亮点,重量和厚度都超过了I手机。但谷歌一向的手法就是直攻竞争对手的弱项。I手机的应用上虽然走前一步,但G手机则更将商务应用与谷歌的网络应用紧密结合而突破:一键进入Google搜索、地图、Gmail、Youtube视频、日历和GTalk,附送Gmail账户,以及电子邮件流量,这些都是G手机抢走商务人士的卖点。从这一点来讲,G手机给I手机造成威胁。
谷歌更致命的一击是彻底地开放且免费。相比苹果对应用程序的开发控制较严,每个应用程序都须经过苹果的批准才可以在应用商店中销售。谷歌则允许开发人员自由上传他们的作品。
当然,这一击受到冲击最大的当属微软。微软手机操作系统延用Windows一样的授权模式,向手机生产商征收8到15美元的软件使用费。同时,由于平台基于Windows架构进行开发,虽然可以兼容多种软件,提高手机的应用性和智能性,但W手机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运行速度慢和操作不便捷。
I手机和G手机的先后加入,使得手机平台之争充满变数,而之前的竞争格局有些相持不下。诺基亚的Symbian近几年一直处于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保持着大于50%的市场份额,而微软在不断努力下市场份额慢慢超过10%。I手机在发售的前三天卖出100万台,这对于多年在此耕耘的诺基亚和微软来讲,真是不小的刺激。虽然业界普遍认为G手机在短期内很难一炮而红,但G手机的后劲却会给这三个主要竞争对手造成很大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