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10月19日文章,原题:是时候谈谈中国的“黑领”了
或许是因临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日,或许是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甫定调未来十二年中国农民、农村、农业发展规划,这两天关于中国的新闻,仍旧突出的是一“农”字。笔者看得是满眼的问题、满手的汗渍、满脑的焦虑,当然也有满心的期待。是时候谈谈中国的“黑领”了!
同行好友送我一本《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的新书Hot,Flat,andCrowded(目前所见中文直译为《又热又扁又拥挤》)。这本推崇“绿色能源革命”的新书刚刚上市不到一个月,即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首,继《世界是平的》后再成他的经典之作——尽管全书主旨大意早已了然,但看得笔者也是忧困多多。
其实,弗里德曼这次没有超前。他在书中谈到美国人的未来——高于蓝领、白领、金领的绿领阶层,将是解决危机、重建美国的方向。其实早在两年前(甚至可能更早),中国媒体就曾讨论过这个话题,他们把以环保为己任的人群或者现象称为“绿领”。每次从电视节目上看到笔者的朋友汪永晨带着她的“绿家园志愿者”从内蒙古的沙漠、黄河边,到怒江的环保、长城脚下的荒山,都会想到这样的大陆新一代知识分子才是超前的一群。因为即便是在中国的城市里,普通大众距离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还差得远呢。
问题当然也在笔者这里演变成了一个新的词汇——黑领——既不是黑社会老大、也不是风餐露宿的公司推销员。我定义“黑领”是代表中国为数两亿的农民工,有两层涵意:一是他们活跃在城市里,从事着最脏最累的工作,工装的领子多是油油的黑色;另一原因是他们既非农民、也非工人,学问家们尚未以正式的社会身份定位这个群体。他们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中,处于主流话语体系之外,犹如置身阳光下的暗影里。
|